始皇帝陛下的书写习惯,李斯早已经了然于胸。
李斯正在看南海郡郡尉任嚣送来的奏章。
南海郡未平,没有郡守,郡尉就是当地最大的官员。
奏章上的字,写得很慌乱,看得出来,南海郡的情况,并不那么乐观。
大意是说,南海郡大战虽然完毕,但是越人反扑频频,小战不断。大军如同陷入泥沼,消耗过大。希望朝廷,增派粮草,以补军用。巴蜀两地的粮仓,早已经被南征大军吃空,已经拿不出半点粮食。
所以任嚣请求,看是不是可以从楚地云梦泽附近,向民间紧急征收一批粮草。并且百越地方湿热,又毒瘴遍地,山高林密,急缺医者,也需要朝廷增补。
任嚣是经验丰富的将领,所言都是大军最迫切地需求。
于是李斯提起毛笔,在奏章的竹简上,用始皇帝字迹写下“制曰可”。
然后提起案边的国玺,重重扣上。
这国玺,便是当年秦赵两国争夺的至宝,和氏璧。
当年楚人卞和,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块璞玉,送给楚厉王。
楚厉王找匠人查验,却发现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
于是下令,削断卞和左腿膝盖骨。
楚厉王死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继位的楚武王。
楚武王派人查验,又得出是石头的结论,于是削断了卞和的右腿的膝盖骨。
楚武王死了,楚文王继位。
卞和抱着那‘石头’在荆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到最后变成血泪。
楚文王后来命人打开这块普通的石头,却发现那里面果然是一块绝世美玉。
遂取名:和氏璧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雕刻成了国玺。
李斯以篆书在上面刻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看到寝宫的大门开了条缝,赵高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李斯和胡亥都是一怔,站起身来。
“公子……丞相……扶苏未服诏!反与蒙恬带兵入肤施,解郡守冯职、郡丞、郡尉印绶。他们控制了肤施县和上郡!”赵高颤抖着说道,声音中带着一种慌乱。
自己在始皇帝陛下身边这么多年,经历朝廷变局何止数百次?
但上一次赵高这般慌乱,还是郎中令蒙毅要杀他的那一次。
李斯手中的毛笔掉落在地,那毛笔还是前几年蒙恬所赠。
公子扶苏为人忠厚老实,断然不可能有什么反意。如今这个局势,一定是蒙恬从中作梗。当年蒙恬改进毛笔的时候,李斯就已经发现。蒙恬之志,远不在军旅,而在庙堂!
听到赵高的话,胡亥却傻眼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呆若木鸡。
忽然间,便涕泗横流:“哇……我说我不当这个秦二世,你们非要让我当……这下好了……秦二世当不成,我还成了你们的同谋了……”
李斯皱着眉头,深深叹息一声。
胡亥公子,看起来,着实有些不堪重任啊……
但赵高也正是以这个借口,才说服了自己。
扶苏公子宽仁而有政见,若是上位,丞相之职肯定会给蒙恬。
而自己必定要落得个凄惨下场。
秦国的功臣,绝少有善终的。
反倒是胡亥上位,自己仍会被倚重。
甚至胡亥越是不成器,自己手中的权利便可以越大。
自己可以成为周公第二,摄政秦国。
李家也可以更上一步,一跃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大世家。
胡亥虽然不成器,但他上位,对自己有利。
赵高、李斯、胡亥三人曾经密谋,先秘不发丧,封锁消息,然后秘密赐死公子扶苏。
不知道始皇帝崩殂的扶苏,多半会服诏。
只要扶苏死,就可以趁势控制上郡的北征大军。
到时候,始皇帝陛下的车辇,从井陉入太原郡,再到九原。
然后从九原携三十万北征大军,沿着直道南下,进抵咸阳城,再突然发丧。
让天下和诸公子都措手不及。
到时候,大事可定。
胡亥就可以顺利坐上皇帝位。
即便是诸公子有什么质疑,大臣世族们有什么不服。
只要胡亥有大军在握,其他人也根本掀不起丝毫波澜。
到时候,顺我者生,逆我者亡!
天下莫有敢不服者!
但这个计划,有一个最关键的点,那就是长公子扶苏必须死!
万一扶苏和蒙恬带兵来沙丘复请,那么计划就失败了。
三人就要承受灭顶之灾。
这是一步险棋。
但仓促之下,即便是以卵击石,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可现在,扶苏未能服诏自尽,反而出现在了肤施县。
并且蒙恬还派兵控制了肤施县,安知其谋?
他们手中可是握着三十万大军的!
若真要复请,则三人立刻要陷入绝境。
赵高捶胸顿足,连连叹气。
李斯却冷冷一笑:“此事,还未绝!”
闻言,赵高一愣,正在痛哭的胡亥,也是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