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持秦 > 第82章 【视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不容易秦灭六国,息了干戈,但匪患又起。

步军校尉向嬴扶苏解释道:“这里的村子,出则为匪,入则为民。说是民,但已经与匪无异。以前这里还有商队来往的,但商队多被劫掠,死伤者众。后来就没人走这条路了,这里便更穷了。”

但嬴扶苏却敏锐地发现,步军军营中的材官(步兵),军容军纪极差。

一些军士身上,带着人骨做成的饰品。

步卒看向自己的眼神中,也带着一种猎人看向猎物的打量。

这种打量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常年形成的习惯。

军纪都不怎么样的军队,在这种地方,便也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兵,还是匪。

恐怕也是,入则为军,出则为匪的。

不过,嬴扶苏在太原郡的兵力不足,即便是发现了这些隐患,也是无能为力。

先稳住军队便好。

就像当年大秦对待六国田制,分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也只能徐徐图之。

嬴扶苏给校尉升爵一级,从公大夫到了公乘,希望校尉继续竭力剿匪,忠于职守。

校尉自然感激涕零。

嬴扶苏在步军大营住了一夜,但并没有睡好。

总有些心神不宁。

而两千铁骑,也是夜不卸甲,没有放松任何警惕。

第二天一大早,嬴扶苏启程回了晋阳。

将五千步军安抚得当,嬴扶苏总算是了却了心中一件大事。

回去的路上,便不再着急,而是缓缓行进。

沿途去了太原郡的几个县,分别视察一番。

太原郡的民风,和上郡,完全不同。

上郡秦人的民风拙扑,憨厚中带着一种倔强和野蛮。不甚爱说话,但有来客,还是尽最好的食物招待。

而太原郡则是民风彪悍,官吏黔首都比较爽朗,比较善谈多言。对客人并不会倾尽所有,只是寻常见礼。不过赵人一个个,都很是高傲,颇有侠士风气。

都说秦赵同源,但千年下来,民风早已不同。

只是那些赵人,看向秦人的眼神中,都带着隐隐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