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匈奴勇士们的弓箭射出,并且准确地射进了秦军刚刚开始提速的人群中。
头曼先是一喜。
可是接下来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想象中秦军人仰马翻一大片的场面,却根本没有出现。
秦军一个万人队,被数万支弓箭攒射,仅仅只是跌落下马数百人。
这一切,和头曼的预想,都大相径庭。
甚至这一切和秦军自己想象的,都大为不同。
一个秦军骑士正提着剑冲锋,突然当胸射来了一支箭。
骑士心里一慌,但箭矢的速度极快,根本躲避不开。
只听见发出叮的一声,那箭簇撞在了胸前的铜甲上。
可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铜甲却并未被击穿,只是其中一片长方形的铜制甲片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凹陷。
反倒是那匈奴骑兵射来的箭头,炸裂成了好几块。
这名秦军骑士此时才发现,那匈奴人射来的箭矢,竟然是石头箭头的。
另一个秦军骑士,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中了箭。
低头看见一支木头的箭矢正正插入了自己铠甲的缝隙,只能看见箭杆。
他心里暗叫一声不妙,但紧接着,那箭杆竟然在剧烈的颠簸中,自己掉了。
秦军骑士将那箭杆抓在手中一看,却发现,这支箭矢竟然只是一根木杆。
木杆仅仅只是前端被削尖,没有配备任何箭头。
这样的箭矢,用来射兔子和射黄羊,兴许是可以的,但是用来对付严实厚重的秦甲,却根本不可能射穿。
不过。
一万骑中,总有些躲避不及或者运气不好的骑士,面部中箭或者颈部中箭,掉落马下。
或者一些战马被弓箭射中脑袋,然后轰然倒塌。
还有一些匈奴骑士射出来的箭矢,用的是铜箭头或者铁箭头,射穿了秦军的铠甲。
这些箭矢,大多来自于王庭部落的骑士们。
还有一些,则是匈奴几个大部落最精锐的勇士。
但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一些箭矢,射在了秦军骑士的胳膊和大腿上,或者是射在马身上,但并不致命。
一万名骑士的万骑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秦军骑士们士气更盛。
马速越来越快。
两军已经距离不到五十米。
匈奴骑士们的第二箭,纷纷射出。
这一次,由于距离足够的近,秦军骑士终于有了较大的伤亡。
那些穿着破破烂烂秦甲的王庭部落骑士用的箭头,是从秦制三棱弩箭上拆下来的箭头。
弩箭比寻常弓箭的箭矢要短,是不能直接用弓箭射出的。
但是匈奴人将弩箭的箭头拆了下来,绑在了自己的箭杆上。
这一次,铜制箭头的弓箭近距离攒射,造成了秦军万人队中上千人的伤亡。
但也就只是这一轮。
五十米的距离,对于正在对冲的两股洪流来说,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黑色洪流和规模更大的那股颜色斑驳的洪流,终于撞在了一起。
骑兵的战法,本来并不是相互对冲。
尤其是在秦朝和战国时期,大多数的骑兵,其实都只能被称为骑马步兵。
仅仅只是靠马匹的机动性,出奇制胜。
赵国和秦国的骑兵和其他国家的骑兵不同,大多都是真正的骑士。
但作战方式也是以骑射为主,近战剑术为辅。
或者是在战场上,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削弱敌军阵型。
很少有直接冲阵的打法。
冲阵,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场上,是战车干的事情。
可不是骑兵干的事情。
但这一次,匈奴大军和秦军正面遭遇,双方都是抱着决战的决心。
谁都没有退路。
而且双方遭遇的时候,距离便已经很近。
匈奴骑兵二十万,像是一大片乌云一般,横在了八万秦军的面前,让秦军避无可避。
而这次出征,最大的目标,头曼的王庭,就在眼前。
秦军只能摆出正面对抗的阵型来。
而匈奴骑兵,则向来就是一团乱冲,没有什么章法可言。
于是两军大阵相对,反倒成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提着细长铜剑的秦军骑兵,压低身子,挺剑直刺。
最前面的万骑队,直接照着弩箭打出来的裂缝,猛插进去。
而右边的王庭匈奴勇士,则和三个万骑阵中右侧的那个万骑阵,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一片人仰马翻。
当三个万骑阵组成的尖锥,狠狠刺入匈奴大军的阵型之后。
看似规模庞大的匈奴大军,竟然直接被从中间分割开来。
突入敌阵之后,尖锥形阵再一次在冲锋过程中,快速变阵。
右翼的一个万骑队,面对面顶住了王庭部落勇士的冲杀。
尖锥形的尖端,冲在最前面的万骑阵,则冲着王庭部落后方和普通匈奴部落的结合部,狠狠地冲了过去。
尖锥阵左翼那个万骑阵,跟着前面的万骑阵从匈奴大军的缺口进入,然后调转方向,向着王庭部落已经暴露无遗的右翼杀了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