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仓皇大乱,准备调转马头撤退的北方部落大军。
遭到了战车毫不留情地冲击。
高速驶来的驷马战车气势如虹。
当面之敌纷纷被碾压成肉泥。
仅仅转瞬之间,就有近百名北方匈奴骑士,死于非命。
余下的北方部落骑士,面对这样恐怖的战车。
完全丧失了与之交战的勇气。
华夏民族饲养训练战马,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
而战车这种武器,也已经有千年之久。
但却仍旧是华夏民族战阵之中的主力。
就是因为这无与伦比的强大冲击力。
只要是战车当面之敌,不管是重甲步兵还是骑兵,都会被撞得稀碎!
战车之上,三名甲士为一组。
驭者御车技术高超,在保持战车高速奔驰的同时,引导驭马避开那些可能会导致翻车的障碍。
弓弩手手持手弩,对匈奴骑士逐个射杀。
这些弓弩手,清一色都是秦国老世族出身。
从很小的时候就训练学习战车的各种战法。
弩手,也是从小就被训练和培养。
即便是在飞驰的战车上。
弩手也近乎百发百中。
但有弩箭射出,匈奴大军之中,必定有一人跌落马下!
稍靠近些,手持长戟的甲士,便挥舞长戟。
将骑在马上的匈奴骑士,直接勾倒。
锋利的长戟短刃,将匈奴骑士的腰腹,剖开大大的口子。
或是直接高高抡起,然后砸下。
短刃破开匈奴骑士的脑壳。
霎时间,脑浆迸裂。
从步军阵中独自冲出来的驷马战车。
八乘为一偏!两偏为一组!四组为一队!
战车碾过,地上只留下一片残缺的尸体,再无活物。
同时,嬴扶苏率领铁骑和四万余名秦军骑士,从战车大阵的两翼,冲杀出去。
匈奴军队大举向北逃跑。
匈奴人倒是无愧于来去如风。
调头转向时候,也许有些许的迟钝和缓慢。
可一旦要是撒丫子地跑起来。
精疲力尽的秦军骑兵和驷马战车,竟然都追不上。
很快就被匈奴骑兵拉开了二里多地的距离。
追了约莫五里,嬴扶苏便听见了身后传来鸣金收兵的令音。
扶苏有些疑惑。
这种情况下,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时候。
怎么就不追了?
在嬴扶苏的身边,孟榆向他解释道:“大军列阵,步兵、车兵、骑兵、弩兵,一定是相互掩护和随时变阵的。武城候这样指挥,一定有道理。长公子你看,匈奴大军虽然溃败,但是其主力还在。头曼的王庭部落,一直没有参战。若是我们和步军主力距离太远,恐怕会被匈奴大军钻了空子。”
嬴扶苏细细想来,倒是觉得很有道理。
当初那甘武,就是去追击头曼单于。
最后不知道怎么被头曼给生擒的。
这一点的确需要提防!
此时,战车已经开始调头返回。
四万骑军掩护车兵,缓缓向后退却。
果然让嬴扶苏有些诧异的是,刚才还在溃逃的匈奴大军。
见到秦军后退之后,竟然很快也停止了逃跑。
头曼带着王庭部落,又跟了上来。
扶苏这才意识到,刚才匈奴大军的进攻,其实只是头曼的一次大规模试探。
两翼虽然发起了进攻,但是头曼的主力,却是没有动的。
匈奴大军的组成,和秦军可不一样。
秦军伤亡一个,都是秦国的损失。
而匈奴各个部落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统一。
有些像是春秋时期以前的周天子和各诸侯国。
虽然以头曼的王庭为尊。
但是里面的猫腻,着实不少。
这一战,王庭部落的损失挺大。
恐怕头曼也是动了想要削弱其他部落的念头。
毕竟对于任何统治者来说,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永远比抵御外敌要重要得多!
只是嬴扶苏也忽然意识到,自己是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的。
但是王离鸣金收兵的令音,却比自己反应得早了很多。
对于战场形势的判断,王离远胜于自己!
尤其是能够在得胜的时候,不骄不躁,保持稳重和细心。
这对为将者来说,是极其不易的!
这让扶苏对王离,又高看了一眼。
王氏三代为将,果然是有底蕴和传承的。
老将军王翦和王贲,对王离从小严格的教育和要求,果然有独到之处。
头曼重整匈奴大军,再次压了上来。
但是却保持着四五里路的距离。
这一次,头曼不再敢对秦军主动出击。
但只是远远形成对峙。
待到秦军战车回到军阵后面。
武城候王离大旗一挥。
秦国大军再次变阵。
这一次,嬴扶苏也听从了王离的指挥。
对于领一支骑兵作战,扶苏兴许还能胜任。
但是大军变阵这种活儿,自己可不熟悉。
王离却是个中行家里手。
步军和战车重新列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