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六十二章 肉罐头吃死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六十二章 肉罐头吃死人

这种不断的拉低成本,提升产量的循环,又让蒸汽机持续下降售价后得以进入更多的行业。

早几年的时候,除了矿务企业外,只有一些高附加值,并且有着硬性需求的高技术企业,如同大冶重型机械公司,镇江重型机械公司才用得起蒸汽机。

但是现在一些附加值没那么搞的机械公司也能够使用蒸汽机了,如广州机械公司的松江生产基地工厂,就大规模采购了蒸汽机作为动力使用,而不是和其他很多传统工厂一样使用水动力。

而在肉眼可见的未来里,兴许三五年后连纺织行业这种典型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毛利比较低的行业也能够使用上工业蒸汽机了。

人家纺织行业早就眼巴巴等着蒸汽机了……这种稳定可靠的动力可比什么水动力好用多了,他们也想要啊。

可惜的是,早期蒸汽机的采购成本以及后续的使用成本都非常高,这对于毛利率比较低,而且价格竞争非常惨烈的纺织行业而言,哪怕蒸汽机再好,用它也是个亏本生意……

但是如果蒸汽机的价格降下来,采用成本也降低下来,那么为了更稳定,更高的生产效率,纺织行业也是能用上的。

三五年内,大楚帝国的工业生产,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阶段。

如此将会对大楚帝国的工商业发展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

因为这意味着,很多没有水动力资源,不适合建水动力工厂,运输成本也高,但是又有着市场需求的地方,也能够建立起来平价的蒸汽机工厂生产各种工业产品。

而这也将会进一步带动大楚帝国的工商业发展。

而工商业发展起来后,可以让帝国提升收取更多的税收,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出口工业产品,进而换取海外的大量工业原料或农产品。

然后这些大量进口的农产品,比如经济农作物棉花,粮食等等,都是可以缓解国内的粮食供应情况,从而让民众能够多一份粮食的。

不过需要值得的是,在这个时代里单纯的工业本身,其实并不能让民众吃的更饱,对农业产量的提升是有限的。

工业发展除了早期能让农民们用上更好的农具,进而提升些许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粮食总产量外,想要依托工业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那么就要到化肥产业,机械化耕种了

而大楚帝国的工业发展,也只局限在提升农业工具,改善水利设施上,但是并不能和后世的现代工业那样,能够让粮食总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这个时代的工业发展起来后,如果只是依靠本土的话,其实对解决粮食问题没啥太大的帮助……

但是,如果能够有大量海外市场的话,那么就不一样了。

依托自身的强大工业,出口大量的廉价工业产品,进而换取海外的粮食,经济农作物,工业原料等。

如此就能够增加国内的粮食供给总量。

直接进口粮食就不说了,且说进口经济农作物,这些经济农作物是需要土地,需要农业人口去种植的,如果能够从海外大量进口的话,那么国内的土地以及农业人口就能够更多的用于粮食生产,进而提升国内的粮食总产量。

当然了,以目前的大楚帝国的技术条件,主要是物资运输条件而言,这种进口规模不会太大罢了。

毕竟海运所需要的时间非常漫长,而且现在的海运成本非常高昂,而粮食本身是一种平价的大宗物资,而且保质期并不长,因此从海外进口粮食运输到本土食用,局限性还是非常大的。

目前大楚帝国也只能是从南洋半岛地区,主要是暹罗王国里进口粮食,至于其他地方,比如说安南以及柬埔寨,他们自己的粮食产量都不咋地。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别看很多南洋国家属于热带沿海地区,也有一些沿海平原什么,咋一看似乎是粮食产地,但实际上很多地方粮食产量非常有限,他们自己吃都不够……

因为热带沿海气候雨水多,一些沿海平原地区如果不是天然自然环境优越,又或者是有着后期的人工水利设施,实际上这些地方也就只能看看……因为每到雨季的时候,这些地方就会洪水泛滥。

后世这些地方粮食产量众多,那是因为经过了工业社会后,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这才让南洋很多地方都变成了粮食主产地。

在古代时期,这些地方其实大部分都是穷的叮当响。

唯一的例外也就是暹罗了,他们的南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很不错,水量充沛也没有太多的洪涝,种植水稻还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这也是大楚帝国从暹罗王国大量进口粮食的缘故。

此外同样属于粮食的肉类就别指望进口了,别说指望进口了,就算是国内的长途运输,比如从漠南把肉食运输到南方地区,那也是千难万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