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走进不科学 > 第117章 北宋民族英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进屋后无论见到、闻到什么都切莫失态,若是被被客人打罚也给我忍着,过后府中自有补贴。”

徐云了然的点了点头。

丫鬟们不适合出面的场景, 说白了无外乎两种。

要么是对方受伤的位置比较敏感, 伤患有强烈的自尊心,就像后世很多男性喜欢请男护工一样。

要么就是.....

伤口极其恐怖, 容易对女性造成视觉冲击, 从而对服侍工作有所影响。

随后他看了谢老都管一眼,说道:

“老都管所言,小人谨记在心,必不会给老爷丢脸。

只是都管,不知那位贵客是哪般来历?家世如何?

可否透露则个,也好让小人有个心理准备。”

老都管脚步微微放缓了几分,似乎在斟酌度量。

过了一会儿,他微微叹了口气,道:

“也罢,此事倒也不算甚么秘密,你权且听好:

今日府中的贵客乃是昭逸先生七世孙,代州礼郡公独孙,尊姓为王,单名一个禀字。

现为致果校尉,军中威名赫赫。

今日来拜访老爷,主要是为其长兄求医,你都记下了?”

徐云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心中却骤然翻起了惊涛骇浪。

王禀!

没想到啊没想到。

这次前来老苏府上的西军将领,竟然是他?!

在华夏本土,徐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字,还要追溯到初中时所读的《水浒传》。

在《水浒传》中。

王禀先是追随童贯打过梁山,梁山诏安后还在乌龙岭一战中登过场。

当时他与南军指挥景德厮杀,两个斗了十合之上,王禀斩景德于马下。

后来在清点战利品的时候,王禀和赵谭与阮小七结仇,二人便在童贯面前提起此事。

后童贯护短,请降了圣旨,行移公文到彼处,追夺阮小七本身的官诰,复为庶民。

当时阮小七的人气还是非常高的,因此徐云一度将王禀视为了反派。

但又过了十多年,当徐云阅历丰富的时候才明白:

《水浒传》并非史实,其中有大量的杜撰情节。

比如历史上水泊梁山真实的举义头领只有三十六人,并且被张叔夜剿灭了,压根和方腊的规模没法比较。

又比如很意思的是,《水浒传》中林冲的原型,目前普遍公认的也是张叔夜。

二者同样武艺高超,军中级别相同,经历和性格也大同小异。

也就是说在水浒世界里头,实际有两个张叔夜存在。

一个落草,一个当官。

林冲等人是杜撰的角色,王禀其实同样如此。

只不过与林冲这类完全虚构的人不同,王禀只是被更改了经历,历史上的宋末其实是有这人的。

而真实的王禀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一句话可以完美的描述他:

为国死节之人,民族英雄!

在靖康之难之前,王禀只是一个出身军伍世家的西军将领。

他的曾曾爷爷,还是被赐死的唐代宰相。

王禀跟着童贯西征十余年,期间有胜有败,战绩上远不如老种小种刘法那般光鲜耀眼。

硬要说的话,也就是他个人武艺高超,多次在西军指挥使的内部比武中夺魁,多次在战场上单杀过敌方将领——若非如此,《水浒传》也不会选他作为攻打梁山之人了。

公元1125年之前,他最显耀的功绩,那么也就一个活捉方腊了吧。

没错。

方腊就是他活捉的。

听起来很牛x,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不过在金人南下后,王禀却迎来了他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当时金攻北宋,完颜宗翰率兵攻太原,童贯弃城还京,只留下了王禀与张孝纯守城。

王禀统领宣抚司兵,与时任太原知府的张孝纯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

完颜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不破,“悉为王禀随机应变,终不能攻”。

就这样。

王禀率太原军民坚守城池,自春初至夏、又从夏又至秋末。

金兵前后九次攻城,九次都被王禀击退。

但可惜的是。

当时的宋钦宗贪生怕死,直接把太原割让给了金人,所以直接放弃了这里。

真·猪队友。

整整接近九个月,太原即无援兵也没粮草,城中存粮断绝,守军饥饿得甚至扶不住兵器。

城中牛马驴骡全部食尽,王禀又将弓上的牛筋及盔甲上的部分牛皮,用大火炖煮充饥。

城中所有树上的绿叶,粮库中的糠皮全部被吃光,逐渐连树皮草茭也作为口粮。

靖康元年九月十三日,孤立无援的太原城坚守九个月后,被金军攻破。

王禀率着仅存的几十为亲兵与金兵展开巷战,身上破旧的衣袍被血几乎染红。

有的掉了一只胳臂,有的断了一条腿。

但他们仍用兵器撑着,无一人偷生。

王禀身中数十枪杀出重围,背负着供奉于太原祠庙中的宋太宗赵光义的画像,带着儿子王荀投汾河而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