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走进不科学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关于本章存在大量科普所以第二次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一十一章 《关于本章存在大量科普所以第二次建议谨慎订阅的那些事》

自然也就不能得到诺奖了。

同时提及霍金, 基本上还会提到另一个人——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

此人便是杨老。

舆论方面对于二者的争议持续了有一二十年, 从圈内到圈外, 提及一人便必然会提及另一人。

比较客观的说。

成就方面杨老是要高于霍金的,纯理论方面霍金则要优秀一些。

截止到目前来看。

杨老在现有科研领域的综合贡献要高于霍金。

杨老的成果成为了很多物理乃至数学领域相关分支的根基理论,譬如Yang-Mills规范场理论、Yang-Baxter方程等等。

这些都要比霍金最具代表性的成果高上不少。

霍金的领先区域则在于理论的援引,例如他的论文引用次数是杨老的两倍以上等等。

二者的贡献,其实可以用另一个比方来直观的描述。

在很早很早以前。

阿基米德开凿了一个山洞,可以住人。

加利略觉得山洞太简陋了,他挖了一个坑,想盖房子。

他就找来了一个叫牛顿的包工头,带着开普勒,胡克,笛卡尔等一群小弟打下了地基。

后面几百年。

包括法拉第在内的一群物理学家在这个地基上,盖了一座看起来漂亮而完美的房子。

然后开尔文说房子盖完了,大家都进去去住吧,所有一切已经完美了,物理学家没事干了。

就是天怎么不晴啊,头上还有两片乌云?

结果乌云的制造者麦克斯韦噼下两道闪电,房子塌了。

麦克斯韦说,盖尼玛的房子,眼光能长远点吗?

于是包工头二代爱因斯坦出现了。

他先带领洛伦兹等小弟,盖了一层楼,楼名狭义相对论。

后来他小弟都不用了,在这一层楼的基础上,独力盖了一整栋楼!

不过这栋楼虽然盖好了,但它的装修却还没搞定。

后面的科学家,什么史瓦西啊,霍金啊,都是在爱因斯坦这栋楼上搞装修的。

霍金差不多就是装了一面墙。

盖完这栋楼后。

爱因斯坦又喊上了普朗克,波尔,海森堡等人,在隔壁盖了另一栋楼,也就是量子力学。

从外观上看,这栋楼似乎更牛逼一些。

而杨老呢。

则在这栋楼里打了一个电梯井,用标准模型贯通了这栋楼。

后来人们发现两栋楼连不起来,威滕这些人就用弦在那里搭桥。

目前看来只是一道彩虹桥,不能走人。

至于未来就不一定了,也许彩虹桥就是真理呢?

看到这里。

杨老跟霍金的贡献就好判断谁高谁低了:

一个装修了墙,一个打了电梯井。

至于跟盖楼的爱因斯坦和打地基的牛顿就别提了,这是真没法比。

当然了。

如果霍金的一些理论能被实验证明,那么情况便另当别论了。

只可惜由于一些原因,很多人没法对杨老的成就有个具体理解。

大多数人提及杨老,都只会想到两个字:

国籍和婚姻。

这对杨老其实是不公平的,他在某些意义上可以说成为了另一个老苏,在成就方面与社会大众之间隔了一层很厚很厚的信息壁垒。

同时既然提到了杨老,这里也再纠正一个错误的传闻。

就像那句霍金比肩爱因斯坦一样,网上也有很多营销号传播过这样一个标题:

《自然》于2000年评选了千年以来最伟大的20位物理学家,杨老是唯一一个在世的人物,也是唯一个华夏人。

这个传闻看上去自豪感满满,令人心潮澎湃。

然而很可惜的是。

和当初提及过的虚假黑客教父郭盛华一样,这个传闻其实也是杜撰的。

目前很多图书馆里都可以找到2000年出版的所有期《自然》杂志,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在2000年《Nature》出版发行的51期杂志中,并没有任何评选物理学家的榜单。

另外在Nature网站上的高级搜索模式中——也就是nature./search(前面加三W),搜索杨老的名字,同样搜不到这个内容。

那么这句话是哪里出现的呢?

经常使用浏览器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百度有个很有意思的功能,叫做“自定义时间搜索”的功能。

通过这个功能可以很容易的找出,前文关于杨老和《自然》杂志榜单的谣言最早来源于何时、何处。

经过简单的搜索很容易可以发现。

在2014年11月27日之前。

使用“杨老/自然杂志/最伟大”三个关键词的组合是.....

0。

没错。

筛选出来的结果中,没有任何一条是关于《自然》杂志评选的物理学家的榜单的结果。

但是如果把搜索的时间范围调到一天之后,也就是2014年11月28日。

搜索的结果就会出现了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