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走进不科学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关于本扑街通宵码了1.5万字所以不想取标题的那些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二十三章 《关于本扑街通宵码了1.5万字所以不想取标题的那些事》

蓦然。

徐云眨了眨眼,心中想到了一种可能。

他们该不会是在互通有无吧?

毕竟这可是英盖兰啊.......

其实吧。

作为一位21世纪的五好青年,徐云并没有去偷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但考虑到这次副本情况特殊,因此一番犹豫之后,他还是悄咪咪的摸到了帐篷身边。

此时的帐篷底部隐约透着一些光亮,还一些淅淅索索的声音从帐篷内传来。

“威尔,你喜欢上面还是在下面?”

“下面吧。”

“ok,这个速度能跟上吗?我加速了啊.....”

“汤姆逊先生,您轻点.....”

徐云:“????”

不是吧?

真就知男而上啊?

就在他准备默默离开帐篷之际,汤姆逊忽然又说道: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你选的这条切线若是在下面,那么顶点法线就会出现变化。”

“如此一来...看到了吗?它们三维空间下的方向就很可能不垂直......”

“而切线空间定义于每一个顶点之中的话呢,就还需要两个步骤才能得到规范化的TBN矩阵......”

“对了威尔,我说的会不会太快了?需不需要再放回刚才的速度?”

“不用,威尔逊先生,我能跟得上。”

“很好,那我就继续了。”

徐云:“......”

wtf?

这两个人男人居然大半夜的躲在被窝里一起学数学?

这tmd好像比互通有无更离谱吧......

随后徐云使劲揉了揉脸颊,认真听起了内容。

接着很快他便确定,汤姆逊和威尔正在讨论的是矩阵和切线空间的问题。

矩阵。

这东西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在古代的中西方数学史上,都能隐约见到过类似矩阵的影子。

例如成书最早在东汉前期的《九章算术》。

在这部算经中,就用分离系数法表示除了线性方程组,得到了其增广矩阵。

接着在消元过程中。

使用的把某行乘以某一非零实数、从某行中减去另一行等运算技巧,就相当于矩阵的初等变换。

但遗憾的是,那时并没有现今理解的矩阵概念——虽然它与现有的矩阵形式上相同。

因此在当时,这种方法只是作为线性方程组的标准表示与处理方式。

这就和之前提及过的天文历法一样。

它们都属于华夏古代有早期应用,但却没有找到正确方向的工具。

至于现代矩阵的萌芽呢,则出现在高斯时期。

后来由阿瑟·凯利在1858年正式提出矩阵论,他也是公认为的矩阵论的奠基人。

至于再往后就是弗罗伯纽斯和埃尔米特、庞加来的事儿了,并且最终发展到了目前的常用矩阵模块。

看到这里。

聪明的同学想必已经发现了。

没错。

在正常历史中。

阿瑟·凯利要在在1858年才会正式提出矩阵论,普及到大学的时间更是要接近1870年。

因此很明显。

矩阵这个工具与手电筒一样,又是一个提前出现的理论。

不过根据汤姆逊的教学来看,这个时代对于矩阵的掌握程度略微有些原始。

远的不说,甚至连离希尔伯特阶段都有不小的差距。

汤姆逊可是剑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接触的基本上是这个时代最精尖的理论知识。

他的解法尚且原始,那么便能够大致判断矩阵前沿的情况了。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

真正令徐云奇怪的其实并非矩阵被提前提出了,而是......

汤姆逊居然在教威尔数学知识?

要知道。

矩阵再怎么样原始,它的基础要求还是很高的。

更别说涉及到切线空间的内容了。

毫不客气的说。

在21世纪,很多大学生都不会接触到切线空间。

当然了。

如果你是奥数班的话,初中应该会涉及相关的知识。

21世纪尚且如此,更何况1850年?

难道说这个满口苏格兰乡村口音的大男孩,过往的经历有些特殊?

例如在高中时期成绩优异,甚至自学了部分大学知识,但却因为家境原因而被迫辍学?

汤姆逊则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他的天赋。

因此带着他前往伦敦闯荡一番,路上则借机教导威尔一些知识?

这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解释了,历史上有过类似经历的名人也有不少。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拉第。

这位和法拉利只有一字之差的科学巨匠出生自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他的父亲体弱多病,工作效率很低。

同时由于牛爵爷主导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铁匠这个职业衰落的就更A股似的。

因此法拉第全家收入微薄,仅能勉强维持生活的温饱。

受此影响。

法拉第幼年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只读了两年小学就辍学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