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三十一章 压力来到了基地这边(双倍求月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三十一章 压力来到了基地这边(双倍求月票!!!)

结果没想到的是。

随着国内局势逐渐向兔子倾斜,海对面的原子能委员会忽然下了个指令:

清除其所管辖下的核物理实验室的外籍科学家。

不过好在赵老爷子在海对面人脉很广,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帮助。

对赵老师支持最大人中,有一位是MIT放射实验室实验部门负责人。

他开创了了X射线治疗癌症的方法,二战期间研究雷达,获得了海对面优异服务奖章。

此外还和范·德·格拉夫一起发明了实用质子静电加速器,成就极高。

这位古道热肠的科学家得知赵老师的困难之后,立刻便伸出了援手。

不仅把整个实验室对赵老师敞开,让他随意抄写资料。

甚至把一台本单位行将报废的旧质子静电加速器大笔一挥列为“废品”,成套送给了赵老师。

新华夏成立之后。

赵老师历尽千辛万苦,突破海对面的重重阻挠,辗转把这批设备运回国内。

最终借着靠着MIT的那台旧静电加速器的主要部件,先后制造出了700KeV和2.5MeV的静电加速器。

这件事可不是护送镭的杜撰,而是赵老的真事,华夏核学院的官网便有记载。

而整件事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呢?

至于那个送给赵老爷子旧静电加速器的MIT实验室负责人。

他的名字叫做.....

John G Trump。

没错。

就是现在那个懂王的亲叔叔。

这还没完呢。

上个世纪80年代,J.G.还牵线帮助401研究所从海对面买了一套串列式静电加速器......

这件事情被赵老爷子记载了回忆录《我的回忆》里,在《赵忠尧论文选集》中可以看到。

泪目.JPG。

视线再回归现实。

总而言之。

目前能够在流程上满足徐云要求的,只有静电加速器的静电分析模块。

同时700KeV的V1加速器上的模块在低于20°的情况下无法运作,无法满足任意接收θ角这个要求。

因此无奈之下。

徐云只能把主意打到了2.5MeV的那台加速器身上。

当然了。

徐云敢做出这个选择的很大部分原因,也在于他熟知历史轨迹。

他很清楚一件事:

大概再过两年左右,谢家麟先生就会带团队研发出国内第一台30MeV的电子直线加速器。

虽然不知道那台加速器的研究现在具体到了什么程度——毕竟这事儿在2023年都没详细解密呢,但是从时间上看应该也进入收尾阶段了。

也就是容错角度上来看相对有个兜底,不至于全部梭哈进去。

况且静电分析模块拆下来以后还可以装回去,虽然这种事儿对于加速器来说可能有点NTR了......

在老郭猜中徐云的想法后。

徐云便不再多费口舌,就这样平静的等着老郭的回复。

“.......”

过了大概五六分钟。

老郭忍不住有些怅然的叹了口气,摇着脑袋看向了徐云,叹息道:

“韩立同志,你真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啊.....”

说罢。

老郭又看了眼写的满满当当的笔记本,将其啪的一合,又对徐云道:

“韩立同志,静电加速器的拆解涉及到很多问题,所以目前我也没法给你具体的回复。”

“所以这样吧,我现在就去找厂里的领导,看看管理层的意见。”

“如果领导同意那就皆大欢喜,要是不同意.......”

徐云抬头看了老郭一眼,选择上了波压力:

“郭工,要是领导不同意,那我恐怕就爱莫能助了。”

“我可不是未来人啥事儿都清楚,我所了解的方案就只有气象多普勒雷达这一种。”

老郭默然点了点头。

接着很快。

老郭将自己的东西逐一收好,拎着公文包快步离开了病房。

在老郭离开后不久。

特护病房的通道两侧,便悄然无息的多了两位干练的执勤战士.......

.........

职工医院离总厂厂办很近,直线距离也就小几百米左右。

所以老郭才能开完会就带着牛肉罐头来探望徐云。

来得快,回去的时间自然也要不了多久。

离开医院十多分钟后。

老郭便重新回到了总厂厂办。

厂办的入口有一道五级的台阶,老郭抵达厂办的时候,恰好见到李觉的助理周材正在台阶上,与一位其他项目组的同志分别。

于是他便很自然的走了过去,对周材招呼道:

“周助理,忙着呢?”

周材下意识转过头,见到老郭后顿时一愣:

“郭工?您这是....办好事儿了?”

老郭朝他点点头,又向着建筑内努了努下巴,询问道:

“嗯,事情处理好了,话说里头的那些人还在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