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矛盾而是有人要想拿秦朗当枪使。
一本本奏折都要把秦朗和他手下的军队夸出花来了,什么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这都已经不是吹捧了,真正的吹捧是把秦朗奉为天下第一名将,把秦朗军奉为天下第一强军。
反正是远超徐常,吊打俞戚,放个屁都能崩是老奴皇太极,不在话下。
于是啊,秦朗打败阿济格后顺势恢复赣西,夺取九江,反攻湖广,擒杀老李,就也是十拿九稳小菜一碟了。
也不知道崇祯帝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还是他真心被说动了,竟然使人送来了一封信,问秦朗能不能把湖广给夺回来,还说给他封国公。
而至于助阵的大军是一个字没提,钱粮上的耗费也一个字没说,就只说湖广荆襄了。
秦朗看了信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金陵城那些个上折子起哄的人,不是蠢就是坏,或者是又蠢又坏。
而这一封封奏折在送到崇祯帝面前的同时,金陵城内,也就是朝堂之外,大量的读书人也开始无底线的吹捧起了秦朗。
作为一个有着实打实的战绩摆在那儿的人,秦朗被吹一吹是拉不了跨的。
大明朝这些年来面对清军屡战屡败,难得出现一个秦朗这样的人物。
民间百姓也很迫切需要这份力量来安慰自己啊。
尤其是在金陵刚刚历经了一次‘有惊无险’之后,兵锋距离金陵城就只剩下几十里了,合着这次清军进入浙中府县后的行径,江南的百姓们更迫切需要出现一名当代的岳少保岳王爷了。
这里指得可不是岳王爷最后的悲剧下场,而是岳王爷能屡屡打败金兵打败外敌。
要不是四百年前的岳王爷下场太悲剧了,金陵朝野早就有人把秦朗吹捧为当代岳鹏举了。
不管怎么说,在现如今的这个大环境下,秦朗的出现,让他完美的融入了这个期望之中。
岛上在金陵潜伏的人手明显察觉到了舆论风头的不对,立马就飞报于秦朗了。
而秦朗看了消息后自然也觉得不对。
这一对号入座,可就又给他带上了一层枷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