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万道长途 > 第三百一十七章 适用的界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一十七章 适用的界限

因此,种种原因和他掌握的能力之下,让他完成了其他人眼中不可能的完成的统筹任务。

李启完成这一切的统筹之后,他坐在原地,头脑出神。

他隐隐约约感悟到了什么。

就在刚刚,他完成了许许多多的工作,进而继续完成了整个统筹工作。

老实说,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切是如此的复杂,而他解决起来又是如此的顺畅。

十万人级别的辎重运输……

怎么说呢。

想要管住一个人,很简单,安排一个人没有疏漏的行程,也很简单。

但是,十万人的数量级累积起来,这个简单的事情,就变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所有的不可能,背后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可能’组成的。

正如同每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宏大目标都是由一个个细小的事件组成。

这中间的差异……到底是什么?

李启解决了‘统筹军需辎重’这种问题,但他却得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他没有沉浸在自己轻松解决了问题拿到高分的喜悦里,而是陷入了苦闷的思考。

他被巨大的困惑笼罩了,甚至都有些不那么在乎真知道韵感受到的古怪了。

在解决这次的辎重问题的时候,他按照大巫弥信的方法,把辎重问题拆解成了每一个运粮者的问题,然后通过庞大的计算,用卜筮之法,算出了每个人的最优解,以此得出了群体的最优解。

这代表了大巫弥信那句话的正确性。

一个巨大的问题,是由无数的小问题组成的。

大巫弥信告诉了他,想要解决一个巨大的问题,就要一点点的解决小的问题。

摧毁一个世界群,需要一个世界一个世界的摧毁。

摧毁一个世界,则要一点一点的粉碎他的土地,海洋,和天空。

宏伟的事物向来是由微小的事物组成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举个例子,一滴水,是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

那么换而言之,想要彻底摧毁并湮灭一滴水,就应该去摧毁所有的水分子,把水拆成水分子。

换做是这个世界,也就是变成这个世界物质组成的基础,把水这种物质,拆成不能称之为水的水气。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水就不再是水了呢?

单个的水分子或者水气,肯定不是水。

两个水分子,或者两小缕水气,肯定也不是水。

那么慢慢增加,十个水分子,一百个,一千个,一百万个……

到底要到什么数量,才会变成水?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无数的小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大问题的?

李启陷入了迷惑。

他分不清楚宏观与微观的界限了,也搞不清楚‘可能的小问题’和‘不可能的大问题’的之间界限了。

要多少个小问题才能变成一个大问题?

要解决多少个小问题,才能让大问题消失?

李启陷入了沉思。

这个问题看似不重要,但李启却发现,这点实际上却非常重要。

用人们耳熟能详的理论来举例,那就是微观物体遵循量子力学,普通物体一定程度上遵循经典力学,宏观物体则遵循相对论。

那么,这几个事物的界限在哪里?

如果给你一个粒子,那么应该如何判断它会遵守量子力学的规律还是经典的物理法则?一堆粒子呢?

为什么一堆粒子堆起来,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遵循的道也不一样了。

明明是相同的东西,都是水分子组成的,但他们在不同的大小,所遵循的道是不一样的。

是水分子的时候,遵循微观的道。

聚集多了,就遵循宏观的道。

那,什么时候产生的这样的变化?

大问题和小问题的本质就是如此,这背后绝对隐藏着什么深刻的含义!

解决一个宏伟的大问题,需要用到一种道。

解决宏伟大问题下面的小问题,又需要用到另一种。

那么,怎么判断用那种?这种转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启似乎感觉到了,自己摸到了什么东西。

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界限——量子世界的离奇现象并不会影响到宏观世界,这个界限保护着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物理之道。

我们从来不用担心微观中的那些波动会让自身坍缩,量子世界也不用担心宏观事物影响到自身的波动性。

这一层界限,李启第一次感受的那么清楚!

他要思考,他触碰到了这层界限,只要能够理解这个,他就更深层次的明白这个世界的本质,同时还能彻底领悟‘大和小’的区别。

如此一来,便更加圆融如意。

只是,怎么都想不明白。

一堆水分子,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一滴水’的?

这不仅需要想,思考是得不出结论的,他要去实验,去亲自试试,去探求这一真相,去亲眼见证并且复现这一条规则的出现!

或许,这就是他化虚为实的关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