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片场的众人望着导演棚后边多出来的圆乎乎的脑袋,没一个人言语,可是没一个人心里不犯嘀咕。
往常,监视器后一般放四把椅子,但大多数时候只有孔大头和摄影指导孙莫龙二人盯着。
今儿个却有点特殊,椅子只放了三把,而多出来的那把上坐着的既不是徐容也不是刘合平,而是昨儿个才来探过班的黎叔。
合着探班是假,实地考察才是真?
况且黎叔走马上任的也太快了点。
人孔大头都还没走呢。
整个摄制组有条不紊的运转着,可是每个人的动作都很轻,哪怕是交流,词汇也都极尽简短。
“哎,杨乐,咱们这是要,换导演啦?”陈月未杵在场边,揉着惺忪的睡眼,拿胳膊肘拐了一下低头不语的杨乐,“不是,你干嘛呢?”
“嘘,你小声点。”
作为常年混迹于大组的人,杨乐算得上半个老油条,发现情况不对之后,他已经猫在角落当中,抱着一桶桶装水,做好了随时拼命干活的准备。
他相当清楚自身的定位,一个腿脚勤快的茶水。
尽管他曾执导《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
他不懂人性,可是却懂点历史,因此他十分明白,茶水不过是徐容将他们放到身边观察、锻炼的机会。
但越是如此,他越不敢掉以轻心。
历史上类似的情形简直不胜枚举,作为徐容的嫡系,到了吃肉的时候,没人敢少他半分,可是到了“军中缺粮”的当口,借项上人头一用也常常是应有之义。
眼下剧组的氛围有点诡异。
真到了借他人头一用的当口,他绝没有半个不字,可是玩忽职守被处分和背黑锅的回报是不同的。
等各组职员以及演员都到了个齐整,孔大头站了起来,拿着扩音器说道:“在正式开始拍摄之前,我先向大家宣布一件事情,从今天开始,张立老师正式担任《北平》的摄影顾问,全面统筹拍摄期间的摄影工作。”
孔大头预想当中的“嗡嗡”作响并未出现,整个片场安静的落针可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孔大头得了徐容的许诺,自然不会往别处想,可是在孔大头以外的人看来,黎叔虽说只是挂了摄影顾问的名头,但人可是在监视器后边坐着呢,未来一旦就具体的细节发生了争执,到底听谁的?
没有人觉得黎叔闲着没事跑过来只是为了混份摄影顾问的资历。
众人下意识地把目光转向了休息区坐着的徐容。
徐容哪能不明白这帮人的想法,见众人都隐晦地瞧着自己,道:“我人都来了,你们还一个个这么看着我啥意思?怎么,是不懂‘徐容监制’的含金量怎么着?!”
“哈哈哈。”
张立在笑着的同时,瞧着同样乐呵呵的孔大头,尽管面上没有任何表示,可心下却是纳闷,昨儿个孔大头的态度他都看在眼里,他本以为对方会主动退出,可是没成想不仅没走,而且似乎对于徐容的含糊其辞一点也不介意。
徐容没有明确表态的表态,就是最明确的表态。
真是奇了怪了!
不远处的董永瞧着不安的氛围被徐容一句话消解,眼睛几乎放出了光。
这可真是一座宝山呀!
在他看来,徐容无论是让孔大头、黎叔任何一个做主都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也只有他“监制”,才能保证剧组的正常运转。
《北平》不是一个好带的组,业内最强势的资方、编剧、演员、导演几乎凑了个齐整,也唯有徐容这位业内“享誉盛名”的金牌监制才能压制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这几天董永没闲着,而是好好地做了一番“功课”。
不是研究《北平》或者曾可达,而是徐容这个人。
他发现自己和徐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从业早期都被人评价“吃不了这碗饭”,也都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到了贵人的帮助,对比之下,李诚儒对他的帮助更大,不仅教他演戏,还带着他拍戏,而李雪建似乎只是在《新上海滩》期间指导过徐容。
不同之处在于徐容的脸皮比自己厚,方法更加灵活,通过善良争取李又斌、通过诚意争取到了李雪建、通过利益争取到了童自容,多位贵人合力之下,这才有了他之后的种种际遇。
了解了徐容的经历之后,他特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不再费尽心思地“争取”贵人,这是他认为自己和徐容境遇差异的根本缘由。
如今,一个机会摆在了他面前。
徐容和其他的同行、前辈不同,董永觉得自己争取徐容这位贵人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徐容是和合表演体系的创始人,应当不会拒绝他人请教。
至于方法,网上都是现成的。
“徐老师,别,您歇着,我正好也要去接水,我来我来,您客气什么?我腿脚麻利。”
半晌午,徐容刚喝了两口水,杯盖还没拧好,就瞧见董永不知道打哪冲了出来,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当口,拿起他的杯子就要去接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