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的案子还是办了。
在段又亭跟了这个案子几个月没有动静之后,分局副局长郑富华决定换帅。
换谁上,问题摆在了分局领导的案头上。
为什么说换谁上是个问题呢,难道堂堂东城分局人手紧张到如此程度,连适合主持办案的人都找不出来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虽然说案子等于成绩,但也得分是什么样的案子。
一般来说命案是侦办成本最低的,经常作案的读者都知道,没有计划的命案多是三天之内就能侦破,无名抛尸案多了说也就是一周。
超过一周的,不是有计划、有预谋,那就是老天都不收他,给凶手逃跑的机会。
什么样的案子侦办成本最高?
人数多的,非常多的,或者牵扯到的层面、区域等等复杂程度特别高的那种案子。
这样的案子很难吗?
其实不是的,难的不是侦办的技术,而是范围,办案不是抓人,抓人是结果。
最难的是把犯罪嫌疑人牵扯到的所有罪证收集齐全,交给检方起诉。
以张建国为例,这小子满京城的跑,想要搜集关于他的罪证,就得把跟他接触的,他所造成的犯罪事实找到,确定他是抓捕对象。
当然了,这个时候也没那么严谨,只要主观上能认定张建国有问题,那就可以先抓。
抓了再审,审出来再查嘛。
虽然程序上错了,可这个时候真少有人追究这个,毕竟维护治安没有错。
但抓捕张建国比搜集他的罪证还麻烦,还要困难,想靠这个案子翻身的段又亭就遇到了两头堵的麻烦。
大张旗鼓的搜捕张建国不现实,因为张建国所犯问题的针对性强,社会危害性小。
就是他想这么干,郑富华也不会批给他。
大范围的搜捕不现实,定点侦破和抓捕行不行啊?
答案是也不行,因为京城顽主多在胡同这样的密集区,谁也不知道他晚上在谁家休息。
两百多万人口的京城,想要抓一个张建国如大海捞针一般。
所以段又亭身没翻过来,倒吃了一嘴屎。
段又亭拿不下这个案子,其他人就拿不下来嘛,东城分局没有人了吗?
也不是,这案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有能耐的看不上,没能耐的不敢拿。
现在上面重视顽主圈子和老乒圈子闹出来的影响了,尤其是老乒圈子里多多少少还牵扯着小崽子的问题,上面可能在想办法处理他们呢,要分局这边压一压,试试水。
以前没有压力的时候都没人愿意上呢,现在有压力没头绪,更没有人愿意上了。
但案子既然已经被重视起来了,高震和郑富华又不能不选兵调将。
重视是重视了,但还是不能扩大范围,扩大影响,也就是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你要说冲锋陷阵有人不怕牺牲,但大海捞针谁愿意被同事嘲笑啊。
有人问了,重视了就得办?
其实想想就知道了,哪个江湖大佬不是被重视了才被办的。
你看看后世那些通报,有哪个江湖大佬的犯罪事实是被抓前一个月做下的事。
长了得有二十年,短的也有六、七年,二十年还被抓的只能说不长脑子,不用金盆洗手洗二十年也洗白了,张建国这个也不短了。
这两年他的所做作为都在各地派处所和治安大队这边记着呢,现在分局要算总账。
这些处理的、没处理的,是他的、不是他的案子归了包堆儿都算在他身上了。
抓了他一个,成全千万家嘛。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不知道谁提起了一句,以前交道口的治安环境就很好嘛。
大家心领神会,纷纷称赞起了姬毓秀同志担任交道口派处所时的治安稳定成绩。
沈放做出的成绩他们不提,因为沈放现在不是分局的人了,提他还干什么。
再说了,交道口的稳定跟沈放有个毛的关系,以前他当所长的时候不也那个屌样。
所以,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案子应该交给专案组的姬毓秀同志来负责。
推姬毓秀上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算这个案子办不好,那也是年轻人毛手毛脚。
毕竟她还年轻嘛,底子也厚,掉下来也能爬的起来,所以用她是最合适的。
真把这个案子办下来了,那该论功行赏,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在郑富华没有开口反对的情况下,这个案子就从段又亭的手里转给了姬毓秀。
要不怎么说有朝里有人好做官,不讲裙带关系,只说关系修养,姬毓秀也比别人强。
她按照领导的要求接了案子,但又提出段又亭同志对这个案子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很高,主动申请调段又亭进了她的办案组。
领导要用她,那自然是要给她面子的,同时也在心里夸她会做人,又安抚了段又亭。
而姬毓秀一接手专案组,立即就转变了办案的方向,整理了专案组手里现有的罪证,先抓那些张建国身边的小喽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