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当付之栋的小脑袋瓜出现在窗子的玻璃上,还没等他进门便听见一阵欢呼声。
李学武笑着抬起手腕看了看,十一点钟刚过,这小子还真能坚持。
“很怕晚上坚持不住,下午狠狠睡了一大觉。”
周亚梅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地看了儿子一眼,伸手接了李学武的大衣。
这是她帮李学武新置办的呢子大衣,外面是呢子料,内里是皮毛,穿在身上很暖和。
东北的天气动辄零下二三十度,但凡穿少一点都扛不住,能冻得你打哆嗦,走不动道。
过新年,穿新衣。
不仅给李学武置办了新衣服,付之栋也是一身新,本打算明早起来穿的,可他又忍不住要炫耀。
唯独她自己,周亚梅好像并不喜欢艳丽的颜色,连金银首饰都从未戴过。
不过李学武见过的,她的梳妆台抽屉里有玉石以及一些金银首饰,样式有些古旧。
“这是什么?”
再从李学武的手里接过包装盒的时候,周亚梅的脸上有了几分意外和期待。
她就算再怎么掩饰,可目光里的闪耀也早已经出卖了她。
李学武笑了笑,看着她说道:“新年快乐。”
“这是给我的?”周亚梅没想到他会给自己买礼物,眼睛都瞪大了几分。
当然,她从未觉得李学武亏欠了自己,更从未想过跟着他是委屈了自己。
只是身份所碍,再加上她的牵挂,对李学武始终隔着一层,这一层叫自知之明。
人心都是肉长的,就算不是夫妻,可天长日久总有动情之时。又是在新春佳节的喜庆团圆日,她咬了咬嘴唇,这才没让自己更失态。
付之栋有些期待地看向母亲,又看了看干爹,有些不明白他们在干什么。
“包饺子了吗?用不用我帮忙?”
李学武看得出周亚梅的动情,微笑着伸手拍了拍她的胳膊,迈步进了客厅。
付之栋当然是要跟着干爹的,看了母亲一眼,便跟屁虫似的去找干爹表功了。
他睡了一下午,晚上天黑以后便期待着干爹能早点回来,又是准备鞭炮又是准备火柴的。
直到母亲开始包饺子了,他这才耐着性子给母亲帮忙。说是帮忙,更多的是重在参与。
每年回姥姥家,母亲总是忙里忙外的不停歇,如果他能多陪陪母亲也是解辛苦的。
今年更是如此,有他在,母亲说话也有人陪,娘俩做什么都快。
周亚梅站在玄关,打开李学武带回来的包装盒,里面是一双黑色的半高跟皮靴。
这不是内地货,钢城的经济比较京城、奉天这样的大城市当然不如,但皮子货还是可以的。
就像李学武的那件大衣,商场里自然是买不到的,所用材料太过于奢靡,谁又能买得起。
就算买得起,也不会有人去商场里买。钢城才有多大,大商场拢共就那么两个,你上午买的皮子大衣,下午说不定全单位都知道了。
人类社会到什么时候都有层阶,这不是人文和正治决定的,而是经济决定的。
即便这个时期是阶层最为不显的时候,但有人坐飞机,有人坐软卧,有人连自行车都买不起。
总有一些渠道是贯穿层阶的,就比如周亚梅等人在做的事,白不白,黑不黑的灰色地带。
她现在当然不缺钱了,在回收站做管理也要拿一份工资的,生活上早就实现了衣食无忧。
只是李学武定期给她的“生活费”都还拿着,数目还是跟第一次没什么差别,她也从未谋算过。
这笔生活费更像是两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也算是一种证明,她承认自己是他养的。
如果有一天李学武停了这笔费用,不用别人告诉,她会理清自己的情况,主动退后一步。
只是李学武送她礼物,尤其是一份惊喜,让她对这段感情有了更微妙的感动。
别看她能主动给李学武置办新衣,那是受传统教育影响,觉得给自己男人服务都是应该的。
但能从李学武这里得到情感反馈,可实实在在感动了她,也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爱人的温暖。
之所以能一眼看出李学武所送的皮靴不是内地货,是因为回收站也在做皮革贸易。
此时的东北可以称得上是全国的皮革产地,更因为历史原因与西伯利亚的皮货贸易往来,在这里形成了稳定的皮革加工产业。
别处暂且不论,只吉城西琳那里,每年都要往京城几处经销点输送一些成品毛皮大衣。
这玩意儿有价无市,一般京城的职工家庭是消费不起的。要用票买自然便宜,可真要动真格的不行。
皮子做大衣多,是因为保暖需要,更有面子,要做女人的皮靴实在是少,因为没有市场。
这年月的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始终不够高,就算挣着工资也得想着全家老小。
能从钢城这地方掏噔着这样的皮靴,可见李学武是费了一番工夫,也足以见他对自己的关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