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北朝帝业 > 第1069章 随机应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眼下魏军连自身驻扎的营地都没有,更加不要说安排战俘。于是这些战俘在被收缴武装之后,便被尽数驱赶到沁水河流当中,让他们赤足站在浅滩处,避免逃亡或继续反抗。

义宁城下,李泰仍然保留了两个千人方阵集结未散,并且在方阵的前方挖出数个宽达丈余的火塘,用以预警并防备城中敌军趁夜来袭,剩下的部伍则向后退到河谷中,一部分就地休整,一部分则摸着黑伐木砌石,沿着沁水两岸架设起简陋的营防。

一直到了深夜时分,后路车队也才终于抵达了河谷当中,那些马车上的毡帐、甲杖等军械物资被卸下分派给一众将士后,车架又被排列在河谷之间,上面堆起木石等物,顿时便造出一道营垒防线,在保留了几百名值夜示警的军士之外,其他的将士们便在后方的河谷中沿河架起营帐,入帐休息起来。

这样的营宿条件当然非常辛苦,但也还能保证将士们维持基本睡眠休息、恢复些许体力,反倒是义宁城当中,韩祖念等诸将一直都在瞪眼寻找和等待发动袭击的时机,结果就在城头上看了一整晚熊熊燃烧的火塘,以及那被火塘照耀的纤毫毕现的城外空地。

第二天一早,河谷中魏军便向南面撤离数里,在河谷地势较为开阔之处作灶进食。而李泰在进食早餐的时候也在听取诸将奏报,总算是把就连他都比较懵的当下情势梳理清楚。

当然搞得最清楚的,还是眼下义宁城敌军的实力和城中情势如何。在一众战俘所交代的许多情况当中,他敏锐的把握到了三个比较重要的讯息。

第一个便是眼下义宁城守军当中,有一部分是受平原王段韶派遣从河北返回,这说明河北方面已经能够将一部分军事力量投入至此了,那么想必段韶或者其他将领所率领的主力人马也是不远了。

第二个则就是义宁城守将韩祖念受迫于群情,在明知固守为上的情况下还要派遣一支队伍离城外出救援南路师旅,从而引发了昨日一系列的战事。

第三个那就是在义宁城北面包括义宁郡郡府所在的孤远城在内的一众城戍防卫都比较薄弱,沁水上游区域的绝大多数齐军兵力都集中在了义宁城中。但是由于守将韩祖念自己的骚操作和昨天的几场战事,义宁城原本所拥有的军事力量也直接折损过半。

原本李泰之前还打算在沁水河谷南面筑城与敌城向对峙,可是在经过昨天的一系列变故后,现在看来是没有这个必要了。

眼下敌城中守军势力大损,于是李泰便着令将士们在河谷伐木打制攻城器械,准备直接向义宁城发起进攻。与此同时,他又挑选一支精兵部伍,准备绕过义宁城去,袭击上游的孤远城等敌城。

这一计策之前贺若弼便曾经提过,但是因为后路敌情未明,贺若弼当时作计也只是单纯的热衷弄险,可是现在敌情了然,再作此计便是知己知彼的良策了。

军中一众少徒们在得知将要挑选精卒绕道袭击敌后的时候,也都踊跃报名,在他们年轻气盛的观念中,欲创奇功当然就要为奇事。像是眼前这种摆明阵仗、正面强攻敌城的战斗实在是有点不带感,反倒是深入敌后、远击千里,想想就让人感觉激情澎湃。

在知敌后并没有太大的危险之后,李泰也并没有刻意禁止一众少徒参加敌后袭击。人终究是要经事才能成长,须知当年他在陕北辗转奔行、袭击稽胡的时候,年龄同样也不大,条件也并不比这些少徒更好。

于是很快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便被挑选出来,在同样有着丰富敌后作战经验的李雁头率领下自黑水岭山林中继续向北,绕过义宁城而后奔袭后方的孤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