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1017章 风起美洲(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魏国的各型重炮和武器弹药,这段时间不断向边境调集。

魏国和赵国是盟友,他们肯定知道赵国的行动计划,魏国早已经做好战争的准备。

这是一场局部战争,我国会控制战争的烈度。

目的就是展示我国的实力,同时验证曹军的战斗力。”

潞国公柳正元听到唐国公孔二牛的介绍,他这才搞懂朝廷到底是怎样想?

帝国对于藩属国放手,赵国挥师南下,消灭众多的城邦国。

这直接让美洲充满了硝烟味,各国必然会进行军备竞赛。

随着各国军备竞赛加深,到时候战争无可避免,毕竟是席卷美洲的大战。

曹国的体量不如赵国和魏国,以现在的国力进行军备竞赛,曹国未来必输无疑。

但曹国主动攻打魏国,进行一场有限度的战争。

这场战争无论是什么结果,都给了两国主战派交战。

这场战争曹国打胜,至少能打出二十年的和平。

帝国才成立多少年,世界的局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二十年后的赵王和魏王很可能会去世。

身为亲兄弟的两人不再掌控国家。

新的赵王和魏王,没有之前的亲情为纽带,两国也有一定的利益冲突,他们未必能维持结盟的状态。

曹国单独面对赵国和魏国,都没有太大的压力。

潞国公柳元正有这个看法,那是他多次出访欧洲,获得的外交经验。

欧洲那些国家,一开始还是亲如兄弟,一旦有了利益冲突,立刻就会翻脸不认人。

他认为赵国和魏国关系牢固,主要是第一代国君既是亲兄弟,又是袍泽。

他们两人的感情,可以压制住两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赵王苏熊与魏王苏虎,无论是哪个国君先一步去世,都会对两国的关系造成巨大影响。

潞国公柳元正认为自己想得很正确,但他却无法在大朝会上说出来自己的想法。

他甚至是在其他场合,也无法把他的推测说出口。

他的这种意见,那是长他国志气,灭己方威风。

在即将进行国战的时刻,属于动摇军心的说法。

潞国公柳元正哪怕是外戚,他都会被曹王李大壮祭旗。

他无法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想到唐国公孔二牛,刚刚的说法有个漏洞。

他立刻就站出来请教道:“唐国公刚才所说目的,还有检验军队的意思。

这个情况我有些不太明白,曹军那是久经训练的强军。

无论是国内的剿匪,还是我国退役的士兵,参与到欧洲地区的战争。

他们的表现,那都符合一支强军的特点。

我感到很诧异的事情,唐国公为什么要练兵。”

大都督孔二牛听到这个问题被潞国公柳元正问出来。

潞国公已经离开军队好多年,但他依然是军人出身,询问的比较客气。

他刚刚一直担心某个文官提问,这些文官提问的方式,一定会上升到军队滥用军费。

大都督孔二牛同样客气的回道:“潞国公远在瑞国执行公务,不了解曹军现在的情况。

随着我们教育的土着长大成人。

这些已经成功汉化的土着男人,他们最好的出路就是参军。

建军时的老兵,除了一部分不适合战场,选择退役的人。

大部分老兵都已经成为军官,新兵之中新汉人占比很高。

他们组成了最基层的军队。

这场战争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检验新形势下军队的战斗力。

不只是我们曹国这样,赵国、魏国都有大量的新汉人,成为军队的基层。”

潞国公柳元正听到这个解释,他才意识到汉化率超过百分之五十,这绝不是说说而已。

他也当过兵,知道现在的军队,只要控制住弹药的供应,加强军官的管控与培训,并给予基层士兵足够的尊重与待遇。

基层士兵造反的可能性很低。

这些新汉人,他们对国家狂热的忠诚,比很多移民过来的汉人还强。

他们的命运彻底改变,从朝不保夕,游牧渔猎的部落土着,成为曹国的国民,

这些愿意成为汉人的土着,天然就认同这个国家。

反倒是汉人移民,他们的选择太多,一不高兴可以随时移民其他藩属国,或是重新返回帝国。

他们对于国家的忠诚,完全看国家给予了多少待遇。

潞国公柳元正与学者交流过。

土着被同化之后,他比真正的汉人对于国家还忠诚。

关于这个现象,学者经过研究,这是普遍的现象。

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形容这种现象,皈依者狂热。

潞国公柳元正已经离开军队多年,但他也能判断出来。

在军中新汉人闭眼有着玻璃天花板,他们转为军官的数量也不会太多。

军中一些核心部门与重要地方的驻军,也不会使用新汉人太多的军队。

曹国首相柳远山站出来提议道:“王上,我国应该加入《建邺公约》的成员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