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又不是什么初丁,几句话下来就能抛头颅洒热血的。
自己要搞个跟打鸡血一样,反倒显得心虚。
在剧组,导演和演员怎么相处好,其实就一句话总结:
“各司其职,拉开距离。”
不见得要特别亲,特别亲会没有权威性。
也不能不亲,那样会显得疏远。
所以,凡事以实际出发,对事不对人,那么在自己的能力体现出来之前,就一定能拿捏住这些人。
这样就够了。
……
当晚,一片安静。
许鑫的话已经挑明了,从现在开始进入拍摄状态,所以任何外界的事情过来影响他,都可能招致一场不快。
接着,早上8点,所有演员和剧组成员就分别登上了各自的车,很低调的朝着影视城走去。
城皇庙这会儿还没什么人,大概不到9点的时候,李平东已经开始分发“乖乖”。
对于这种习俗,郭正义他们倒不怎么稀奇。
港台人在这方面的迷信程度,内地确实比不上。
连零食都能当贡品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在他们超长的职业生涯里这些事情或多或少的也见过,听说过。
反倒是剧组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倒觉得新鲜。
摆弄着“乖乖”膨化球,有人还挺好奇这里面什么味道的。
许鑫呢,拿着笔,看着这外包装上的“明信片”想了想,写到:
“《风声》剧组诸事顺利,(乖乖)平安拍摄结束。”
写完,他捏着这包乖乖等在一旁。
而其他人写完后,就开始把自己手里的“乖乖”放到供桌的金托盘上面。
想吃一会儿去问李平东要,这是给城皇爷的。
从剧组到演员,所有人都摆完后,作为导演,许鑫把自己手里这包乖乖放到了最上面。
接着,他看了一眼供桌上摆放的猪头,苹果后,站在了放着“开镜大吉”红纸的供桌前。
供桌上有个小金碗,里面有一张折叠的黄纸。
这就是从西安的城皇庙里请过来的香表。
意思呢,跟介绍信差不多。
里面写的是来自城皇爷的通知,说正式一点呢,大概就是“兹有我单位许鑫同志携《风声》剧组前往贵处,全权处理拍摄事宜,请予接洽为盼!”。
有了这介绍信,本地城皇收到了,自然就会按照上头的命令保佑《风声》剧组平平安安。
接着就是香炉,酒杯,酒杯里面倒满了讨吉利的“西凤”酒。
倒不是说因为西凤就是陕西酒才买,而是因为“西凤朝阳”这个名字听起来吉利。
也是讨彩头用的。
不然要是用什么“沉缸酒”或者“扳倒井”这种也不好听,不吉利。
看到这酒,许鑫心说这可比《秘密》那拜机神隆重多了。
想着,他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众人。
见大家也都在望着自己后,他又转过了身。
“《风声》剧组,开业大吉!”的横幅下面,是一台蒙着红布的摄影机。
那就开始吧。
他拿出了伙计,点燃了金碗里的香表。
很快,香表在青烟徐徐中化作了灰尽。
他接着抽出了三根香点燃,贴在额头上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把清香插在香炉上,然后退到了一边。
接着是李海平、李平东,郭正义、纪健民等各个剧组部门的代表。
他们插完之后,跟着剧组过来的主演们开始上香。
陆陆续续都上完了后,许鑫忽然看到刘一菲在那犹豫……
心思一转就知道了她在犹豫什么,喊了一声:
“一菲,赶紧的。”
“……”
刘一菲的眼眸瞬间投了过来。
耳边回荡着他的催促。
她心里没来由的一暖,甚至鼻子有些发酸。
不过还是压下了这些情绪,藏在心底,在最后一个上前,恭恭敬敬的上了三炷香。
至此,所有演员上香完毕,许鑫亲自来到了摄影机前,把手放到了红布上面:
“《风声》剧组!”
“唰!”
他一把抽下了红布,露出了里面的摄影机:
“开机大吉!”
“哗啦啦啦啦……”
掌声中,香炉里插满了的黄香散发着青烟徐徐上天,逐不可见。
……
开机仪式结束,大家合影。
接着剧组开始转场。
明清旧居的一处二层阁楼前,许鑫拿着对讲机,指着楼梯对张函予和梁冰凝说道:
“一会儿你们俩一前一后,直接往楼梯上走,走到拐角的时候掏钥匙,上楼,然后到上面的十字胶带处,咱们就结束。就这一条,过了之后就回去休息。”
俩人齐齐点头。
接着许鑫就坐回了一台监视器前,等着林立那边按照李平东的要求假设完机位。
今天的天气还行,有阳光。
所以光线背景相当相当理想。
几乎都不用怎么调整,李平东坐在摄影机前试拍几下镜头后,就听见坐在下面的许鑫喊道:
“可以,就是这种柔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