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宋超级学霸 > 第十七章 去镇里考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到了十月下旬,这一是木堵镇延英学堂招生的日子,通俗地,是升初。

宋朝学风极盛,教育发达,尤其是江南地区,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学塾,由一个冬烘先生带着一群幼童读书。

读了三年后,若孩子资质还行,还能读下去,家里条件也允许,会去乡里读正规学堂。

不过乡办学堂也只是一种普及性质,考县学的可能性极低,绝大部分孩子出来后回家务农了。

如范宁的老爹范铁舟,是乡里的学堂毕业,考不县学,只好回家当渔夫了。

在范宁的记忆,父亲常常为此唉声叹息,母亲,这是父亲心一直难以愈合的伤疤。

如果家境好一点,一心想让孩子出人头地,一般会选有名的私人学堂。

只是这种私人名校名额较少,需要考试录取,所以每年名校招生时,都会有十里八乡的学子前来报考,竞争极为激烈。

以前的范呆呆连乡办学堂的机会都没有,但这几个月范宁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读书赋,使父母又重新对他寄托了希望。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父亲拍板,算卖地卖房也要供儿子去私人学堂读书。

今蒋湾村可不止范宁一人去考试,一共要去八个孩子,都是父亲带着,村正特地安排了三条船送他们去镇。

来到码头时,众人都已经到了,一名孩童回头看见了范宁,有些怪问道:“阿呆,你怎么也来了?”

范宁扬了扬手书袋,“当然是去镇考试!”

这句话令众人一片哗然,十六双目光齐刷刷地望向范宁父子,各种眼神都有,惊讶、嘲讽、讥笑,但更多的是鄙视。

“铁舟哥,你家阿呆真不是读书的料,干嘛非要赌这口气!”

这是关系稍好一点的,知道一定是范铁舟的牛脾气犯了。

“没什么,去试一试,不行算了。”范铁舟也笑着解释道。

“真是滑下之大稽,不管阿猫阿狗也要去考延英学堂,他们以为延英学堂是什么?”

范宁今可不想继续装傻,他淡淡一笑,“是啊!不管阿猫阿狗都要去考延英学堂。”

“你你是怎么话的!”

“赵叔,我只是重复你的话而已。”

“荒唐!荒唐!”

旁边蒋员外简直痛心疾首,连连摇头,“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出来,还居然敢去考试,最后出丑是丢我们蒋湾村的脸!”

范宁最瞧不起这个蒋员外,吝啬气,话刻薄,还自以为是。

他立刻针锋相对道:“既然如此,蒋员外不要带令郎去了,以免让蒋湾村蒙羞!”

蒋员外气得七窍生烟,旁边一名家长拉他一把,“和他这个屁孩有什么好的,大家都有数,他若能考学堂,那我家丰儿能考状元了!”

范宁还要回击,旁边父亲却拉了他一下,让他不要再了。

此时范铁舟的脸越来越黑,最后变成了紫茄子,他紧咬嘴唇一言不发,一股怒火憋在心。

若不是今怕影响儿子考试,他早一顿老拳砸过去了。

范宁冷笑一声,与其嘴皮锋利,还不如用事实打脸。

这时,浆声传来,三艘船终于来了,众人了船,没人愿意和范家父子同坐一船,生怕沾染了晦气,导致考试失败。

船在河水缓缓而行,前面两艘船的同村人在议论着今的考试,声音随着轻纱一般的晨雾飘来。

“蒋员外,听今年还是只招三十个学生,你我们有没有机会啊?”

“难啊!去年千余人争夺三十个名额,竞争那个激烈,咱们村一个都没考,今年谁知道呢?看运气吧!”

在众饶低低议论声,桨片划过水波,船在浓浓的白雾穿行,向十里外的木堵镇驶去。

木堵镇是座大镇,位于吴县西南二十里外的灵岩山脚下,有人口近千户,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化气息十分浓厚。

不仅如此,镇子里还藏龙卧虎,生活着不少达官贵人。

木堵镇学校众多,有社学、私塾、有官学,还有名儒创办的私人学堂,其最有名的是延英学堂。

创办人是一名退休的官员,以他名字命名,迄今已有三十年。

每年出来的学生九cd能考进县学,还出了四名进士,是平江府着名的三大私人学堂之一。

今是延英学堂秋冬季招生的日子,来自吴县十里八乡的千名学子以及他们家人挤满了木堵镇。

他们大多数都是半夜出发,清晨抵达镇子,另外还有不少来自昆山、吴江两县的学子,他们会在镇客栈里住一晚,以免耽误考试。

范宁他们的船抵达码头时,已经算是较晚了,码头人声嘈杂,人来人往。

河岸边,几百艘船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使他们无法直接岸,只得借过别的船岸。

船缓缓停下,众人纷纷起身向岸走去。

这时,旁边一艘画舫缓缓驶来,船头负手站着一名六七岁的童子,唇红齿白,长得异常俊秀,穿一件月白色湖绸制作的直裰,腰系革带,头戴士子巾,脚蹬一双蛮皮靴,腰间配一把做工精巧的短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