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大臣亦跟着失声痛哭,有的是真心悲痛皇帝的离世,有的却是哭给别人看的!
当日,赵光义带文武百官去往赵匡胤灵柩跪拜行礼。由于赵匡胤死于脑溢血,倒是没有很明显的中毒迹象,也没有明显伤痕,这让许多大臣都暗松一口气。
赵光义亲自写下祭文:“先皇帝勤劳启国,宵旰临朝,万机靡倦于躬亲,四海方成于开泰。念农民之疾苦,知战士之辛勤。尽平,生灵永逸。而寒暄或厉,寝疾弥留。方臻偃革之期,遽抱遗弓之叹。很以大室,付与冲人。宜覃在宥之思,俾洽维新之泽。”他的笔触中带着一丝庄重,仿佛在为自己的登基寻找正当性。
并且,赵光义给赵匡胤庙号定为“太祖”。赵光义新帝登基,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更名为赵炅,然后将赵光美改为赵廷美,沈义伦改成沈伦,刘光义改为刘廷让。又颁下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即位大赦诏》!
赵光义继承大统,首先考虑的是必须设法获取大家的公认和支持。所以刚登上帝位就颁布大赦诏,大赦天下,以争取获得国人的欢心。
次日,赵光义上朝大举封官:升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尹,封齐王;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为永兴节度使,封武功郡王,朝班在宰相之上;赵德芳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又诏命赵匡胤和赵廷美的子女与他的子女一样,并称皇子皇女。
赵匡胤时的一班旧臣,宰相薛居正加左仆射,沈伦加右仆射,程德玄拜翰林使,枢密使、忠武军节度使曹彬加同平章事,成为当时少有的“使相”之一,王继恩、马韶及其他官员各有升赏。
赵光义此举,在稳住了几位朝廷重臣的同时,也获得了一批官员的信任,充分体现了一名政治阴谋家的卓越手段。
赵光义虽然即位不正,但真正可以为赵匡胤叫冤、敢于向赵光义声讨的没有几人。毕竟五代只过去十多年,群臣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尽职不尽忠的层面上,让他们为一国之亡付出宝贵的性命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夺权易位这种芝麻小事。
如今由姓赵的取代姓赵的,说到底还是姓赵,兄终弟及,大家心里早有思想准备,更不值得大呼小叫去反对,于是,赵光义做了新皇帝,倒也没有出现大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