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太好奇了!
周秉昆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突然对法医这个题材也很感兴趣。
更准确一点:他被这百转千回的追凶过程给吸引了。
哪个男生能拒绝这样精彩绝伦的故事?
小说案件侦破的难度其实相当地大,甚至连个目击的人也没有……主角只能在种种不利环境下努力。
周秉昆也不自觉的代入进去。
他忍不住跟着小说里给出的线索认真地分析起来,试图在一团迷雾中寻找真相。
每一条线索都那么微小,或是来源于尸体本身,来源于死者的人际关系,来源于现场的监控录像,来源于第一现场的各种痕迹……
这种剧情紧凑反转不断的小说,真的让周秉昆兴致高涨。
不管是法医行业里面陌生的术语,还是各种专业的取证方式都让他大开眼界。
如果可以的话,周秉昆真的想一口气追到大结局。
不过他知道这件事确实不现实。
毕竟这小说还在连载,估计姐夫现在还在写。不过至少自己的进度可以领先其他人,这样已经是很好的一件事。
周秉昆看了一眼姐姐周蓉。
没想到从小到大一直受她的气,现在能凭借周蓉弟弟这个身份获得一点福利了。
还真的是老天有眼!
周蓉见周秉昆在原地傻笑。
她忍不住说道:“你有什么毛病,在那傻乐干什么?”
周秉昆看了一眼周蓉。
“没什么啊,就是看到你就很开心。”
周蓉:…………
她总觉得周秉昆没安什么好心。
但周蓉又苦于没有证据,只能先饶过他了。
………………
李浩宇也做过一番调查。
他才知道其实这个年代最早走红的甚至不是小说,而是诗歌。
之前最火爆小说题材,居然是伤痕文学!
不过这也变相说明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其实很饥渴,只要有点东西看就很满足了。
不过最近的读者,似乎渐渐变得“挑剔”起来。
这就得说说他另一个有趣的发现:
那就是市面上顶流的小说作者,他们书籍销量最高的基本都是他们的成名作,后续的作品销量往往都不如之前。
除非他们能突破自己,写出更好的作品。不然就算他们是成名作家,读者也不会买账的。
书籍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为没有人会花钱,买一本自己不喜欢的书。
这在李浩宇看来反倒是一件大好事。
因为李浩宇觉得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手头上的钱也会多起来,所以大家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渐渐会舍得花钱了。
而人总需要快乐,这个时代获得快乐的方式并不多。所以国内的小说市场,迟早会引来一个整体的爆炸式增长。
但是《嫌疑人x的献身》的火爆.
就真能代表国内读者已经完全接受了吗?
李浩宇自己也拿不准。
但是他创业那么久,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要猜测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和想要什么?这完全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有时候就连他们也不清楚。
很多时候他们的认知都不统一。
比如:如果让游客对同一个景区进行评价。
张三的评价是还行,李四的评价是风景宜人」,很可能在他们心里都是不错的意思,属于同一水平。
但这实际是两个评价。
其实这李浩宇自己身上也是一样的。
他每次看电影钱往往会先看看各种网站上电影评分,再决定自己是否要去电影院看。
但是李浩宇从来不在某眼和某票票看电影评分。因为那上面的分数简直高到没边儿,一点参考意义也没有。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有利益关系。
只有高分才能迷惑观众,才能骗人走进电影院说到底所有东西一旦沾上钱。尤其是本质沾上了钱,那必然歪曲。
有了这样的同行衬托,反倒是某瓣的评分可信度高了不少。
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的。
很多人在某瓣打分也是相当主观的。
有人认为还行,只要把他逗笑了属就能评5星级别;而有人相当认真,认为只有真正的经典电影才值得给 5星评价。
李浩宇自己也在贴吧,看过一个关于莫瓣评分潜规则。
他觉得挺有意思的。
大致内容这样的:
文艺片+2分,催泪片+1.5分,政治正确片+1分,反战片+0.5分。喜剧片-0.5分,爆米花-1分,主旋律-2分。
专拍文艺片的导演+2分,既拍爆米花也拍文艺片的导演,文艺片时+1分,爆米花时-1分,演员转型当导演的-2分。
有人解说后第二遍才看懂的+1分,看了豆瓣影评才看懂的+2分。大陆电影院能上映的-1分,大陆电影院禁播的+3分。
不然也不会出现传说中虚空电影的名场面。
这个事情起源一个网友上夜班,他实在闲的无聊。就干了一个骚操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