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法海穿越唐三藏 > 第四百五十七章 此等缺德之事,休要再提;宁愿一头撞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五十七章 此等缺德之事,休要再提;宁愿一头撞死

对此法海也没有什么意见。

这小传他也看过,记录多是一些各地的奇闻异事,倒也没有收录什么厉害的妖魔...当杂书来看,也可解闷。

不过陈家庄众人还是千恩万谢,陈清更是非常郑重的接过这书卷来,向师徒几人恭敬表态:“除了当年将那灵感大王庙改建成为菩萨庙之外,我们还在庄子里建了一座院宇,名为救生寺,专侍奉法师与几位长老香火不绝...此书也当入庙供奉。”

“倒也不必如此。”

师徒几个闻言哭笑不得,可几番劝阻皆无效,最终便也作罢了。

陈清请来了庄中学堂的先生,请先生亲笔抄录副本...

先生抄书,陈清便邀请师徒几人往救生寺中去,只是这寺庙中供奉的是他们师徒...香便不必烧了,佛也无需拜了,只看看就是。

却说这寺院果然建得用心——

朱红隔扇,七宝玲珑。几株嫩柏还浇水,数干乔松未结丛。

选址也是风水超然之所:活水迎前,通天迭迭翻波浪;高崖倚后,山脉重重接地龙。

法海在寺中开坛,讲了一卷《宝常经》,又将经文留下。

陈家庄众人再拜。

这是这陈家庄与三藏师徒有缘,那祭赛国的国主,甚至都没能见上三藏法师一面...差距可谓十分明显。

众人瞧瞧那五尊像,惟妙惟肖,几乎一般模样,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是从国都请来的大匠出手。

陈清笑道:“圣佛不知,这寺自建立之后,年年成熟,岁岁丰登,却是圣佛之福庇。”

“此言偏颇了。”法海摇摇头,“此乃天时所应,与贫僧并无关联,岂能贪功?”

那老鼋一旁道:“圣僧此言差矣,若非圣僧师徒降服那灵感大王,小神也不能重掌水府...且天庭放了我水伯河神少许降水之权,故而才有此地风调雨顺...这怎不是圣僧之功?”

大圣听了笑道:“既如此,还得劳烦您这位通天河水神,保这一庄上人家,子孙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风调雨顺,岁岁雨顺风调。”

“这是自然。”老鼋当即正色道:“此乃小神职责所在!”

在陈家庄稍稍逗留了几日,等大圣与八戒指点得陈关保与一秤金修行入门之后,师徒几个便就此告辞了。

当然了,期间法海也指点了一下那老鼋的修行之法,却也叫那老鼋好一阵感恩戴德。

行至车迟国国都,原本那懒惫的国王,在那三位国师与子舆先生先后离去,以及老太师病逝之后,便也只要亲自上阵,“不得已”成了一个勤政之君。

好在...他并不算是个昏君,更兼得王后娘娘贤良,且儒释道三家在车迟国中并行,再加车迟、乌鸡与宝象三国结盟,且同于大唐相交...

如今的车迟国,早不是当年景象了。

“圣僧!”

如今大家都知道三藏法师不喜欢旁人称呼他为“圣佛”,故而便还是恢复了以往的叫法,或是称呼三藏法师为“圣僧”,亦或是“法师”。

要说这位车迟国的国主也是特立独行,并没有在王宫御花园中招待三藏法师,而是请了三藏法师一行在三清观内相见。

众人入了观中才知道,原来这三清观左右,另外还有两座庙宇正在建立,一座是佛寺,另一座则是儒堂。

“当年寡人说直接就把这三清观改用就是了...”车迟国国主也是大胆的很,向着三藏师徒说起当年自己险些办下的事儿,“中间的太清老君像且留着,把左右两尊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像,撤下,或者直接改建为释迦摩尼佛与夫子像...”

话说到这里,师徒五人的神情已经是十分精彩了...不得不说,确实也得佩服这位国主的大胆想象力。

“那么是谁,让国主打消了这个念头呢?”八戒好奇问了一句。

国主回答道:“自然是子舆先生。”

众人这才觉着不奇怪。

“唔...”车迟国国主又道:“佛寺还在兴建中,佛像尚且未曾立下...此前听闻的三藏法师被尊为佛门‘正遍知’,不如这我这里佛寺大雄宝殿中,就别立如来佛祖了,立三藏法师如何?”

师徒五人:...

其实相对于那个远在灵山,高坐在大雷音寺中的如来佛祖...对于车迟国国主来说,是当真不如拜一拜三藏法师。

毕竟当年那些乱国的僧人,他们拜的不也正是“如来佛祖”?

最后还是三藏法师亲手“审判”了他们的罪行。

都是拜佛,而三藏法师自从被尊为佛门“正遍知”之后,本就是代表他已经是“佛陀”了...在法理上,应当是同如来是同等地位。

见三藏法师不说话,车迟国国主又连忙解释道:“圣僧,是这样的...不论是佛、道还是儒门,其实都各有传承,其内更是宗派林立,我车迟小国,不敢奢求大教传承...愿于三教少取一瓢精华,这佛门在我国本就势微,经过当年一事,早没有了正统传承...故而小王吸私心向着,能不能就将隔壁的佛寺立为圣僧所创之唯识宗的分宗...既然是唯识宗,那灵山的如来佛祖是不是就能换成是圣佛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