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军事 > 空降兵突击 > 第196章 高原奔袭(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队5正行进间,陈严没来由的听到1阵防空警报的声音响彻云霄,又要防空袭了吗?

可是1想不对,刚才已经演练过了,丁聪就地隐蔽时还慌不择路的趴到1摊牛粪上。正在纳闷之间,李少游的命令传来:“前方就是康都桥烈士陵园了,全体脱帽,禁止打闹,严肃通行!”

这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当然别的地方还有0散的烈士墓地,但成规模的只有这1个。

果然,前方1面庄严肃穆的高墙上出现了1句着名标语,确切的说是1句口号——1不怕苦,2不怕死,我军历史上的“两不怕”精神!

1951年10月26日,被称为“金珠玛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藏族同胞的支持下顺利进驻拉萨,代表了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xx军奉命参加修筑进藏公路,面对异常艰苦的施工环境和自然条件,官兵们第1次叫响了“1不怕苦,2不怕死”的口号,他们修的路也就是今天的318国道线的西藏段;

十年后的边境自卫反击战,官兵们再1次高呼“1不怕苦,2不怕死”的口号,奋勇杀敌,取得重大胜利,兵锋直指新德里!其中还有另1句战场豪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当兵已经第3年的陈严明白,面对“两不怕”所需要的勇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保得住底线,他自怵自己做得并不足够好,有的时候“不怕苦”比“不怕死”更难做到!脚下的318国道川藏线段,全长2146公里,而这座烈士陵园埋葬的烈士却超过3000人,大多是上个世纪修路时牺牲的,剩下的就是和平年代驰骋在川藏线上的汽车兵们。平均每公里的川藏线上要超过1位老1辈军人的英魂守护。

路过烈士陵园正门,指挥车的喇叭响起:“空降兵,向英雄先烈们致意最崇高的敬意,行军礼!”

陈严转身面向烈士陵园郁郁葱葱的翠柏,虽然是森森的埋骨地,却毫无阴暗昏沉之感。

即将落山的太阳洒下最后的余晖,陈严眼睛不瞬的盯着高大的纪念碑,口中大喊“敬礼”,左手端着伞兵盔,努力站直因长途行军而疲惫不堪的身体,右手迅速举过胸前,手指微贴太阳穴,庄严的敬礼。

夕阳的照耀下,烈士陵园似霞光万丈,就像那用不熄灭的熊熊烈火正在燃烧!

林士斌步行跟着指挥车,手握送话器高喊:“同志们,累不累?”

战士们高喊:“不累!”

林士斌大声为战士们鼓劲:“前方就是81镇了,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唱支歌子鼓鼓劲儿好不好?”

“好!”

林士斌说:“唱个啥呢?好,那就唱个应景的歌,《坚决打胜仗》!我来起个头,当兵为什么......预备,唱!”

战士们放开喉咙,响亮的军歌伴着行军队列在高原上回荡,空降兵们勇往无前:

当兵为什么?当兵为打仗!只等军令动报国上战场,我的武艺精、我的士气壮,不让我上让谁上?

杀出来的军威拼出来的兵,1不怕苦、2不怕死,威名天下扬!

刀山火海也敢闯啊,坚决打胜仗,没有2话讲!

<>:。@,<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

到达81镇外围野战兵站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黑夜的高原气温骤降,不过兵站的条件要好1点,空降兵们终于不用睡帐篷、钻睡袋了,而且兵站里还保障热汤热饭以抚慰战士们吃了1个星期野战食品的胃。

虽然行军疲惫,但是李少游还是挨个兵舍转了1圈,把喊着要睡觉的战士们从床上赶下来,严肃命令必须热水泡脚。别小看这个热水泡脚,前1晚舒舒服服的泡1下,第2天扫去疲惫的战士们就可以再次呐喊着冲山头!

第2天没有训练内容,空降兵们被告知休整1天,除了早晚点名后的打扫卫生之外就是自由活动,丁聪看看没人注意1溜烟的跑到81镇的小卖铺。

到了晚上,陈严3人被安排执行巡逻任务,有过站岗睡觉的“前科”,李少游不放心的叮嘱他们,绝对不要在外边睡觉,寒冷的夜晚能出大问题,还板起脸来吓唬他们有可能小命不保。看着陈严和丁聪吓的小脸煞白、满口称是,李少游的目的达到了,满意地背着手离开。

内6本是夏季,可是今晚的高原上却下起了雪,陈严3人裹紧领口踏上巡逻路线。

高原的变就变,刚才还是砂砾般的雪粒砸的脸上生疼,1阵狂风之后雪又停了。狂风吹散乌云,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远处的高山看不清黑乎乎的山脚,只能看到山顶上的1点点白色,就像1顶白帽子悬在夜空!

陈严看着前方的丁聪后背上的钢枪,多么的诗情画意,于是酸劲大发,高声诵念:

热血抛洒为国防,边疆夜色也苍凉。

举头凝望天山雪,明月皎皎映枪膛!

app,&~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