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习惯?”王重笑着问道。

“有点!”其实主要还是震惊于王重的年纪,不然何至于此。

“家里条件简陋,只有些粗茶,文先生不要嫌弃。”王重笑着给文清华倒了杯茶。

文清华来的也是巧,家里就王重一个人在。

“文先生气质不俗,不知在何处高就?”

“不敢称高就,现于金陵师范担任讲师,有幸拜读先生作品,惊为天人,故冒昧前来拜访……”

“好了好了,你我都是年轻人,就别搞那些文绉绉的话了!”

“来者是客,几篇拙作,能得文老师看重,是我的荣幸。”

王重的随和让文清华颇有些意外:“先生谦虚了!”

王重道:“你年岁比我长,叫先生不合适!”

“学无先后,达者为先!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功力,远非我所能比!”文清华这话说的真心实意。

文清华的突然到来,倒是让王重有些意外,而且方式更让王重意外。

那日闲聊了半个小时左右,文清华就起身告辞,可打那以后,文清华便时常前来登门拜访。

每回过来,还总带着礼物,当然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王重也不好让人空手而归,就把出版社寄给自己的几套珍藏版的初稿送给了文清华。

一开二去的,两人便渐渐熟悉起来,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王重看着年轻,却有着三个副本世界的积累和见闻,古今中外的书几乎看了不是多少,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也都一一走过。

越是接触,文清华就越是觉得,王重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见闻,就如江河湖海一般,浩瀚无垠。

文清华虽然好奇,但却从没问过王重,为何这般年纪,却有着远超这个年龄的渊博知识。

······

“怎么了?”江苏路,一处装修颇为奢华讲究的小洋楼里,餐桌上,一个瞧着三十余岁,容貌绝美,带着金丝眼镜,挽着头发的女人看着面前文清华,不由得皱起眉头问道。

“没什么,想起一个朋友!”文清华迎着姐姐的目光,微笑着道。

“朋友?什么朋友?”文清雪问道。

“舅舅,什么朋友?”坐在文清华旁边的文居岸也好奇的看着自家舅舅。

从吃饭之前到现在,往日里对什么事情都澹然处之的舅舅都接连走了三四次神了,文居岸又怎么会不好奇呢。

“一个奇人,一个全国着名的作家朋友!”

“就是你上次提过的那个作家青山?写《河西走廊》的那位?”

王重的《河西走廊》,灵感来自于现实中看过的一部纪录片,结合了王重在西北戈壁滩上数十年的生活经历,以及所见所闻写成的一部书,由多个小故事组成,涉及黄河上游的多个地区,个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文风貌,美食特产,引人入胜。

“就是青山先生!”

文清华道:“青山先生也是南京人,家住在鼓楼那一片,不仅学识渊博,文采斐然,就连医术也颇为精湛,上次我睡觉不小心落了枕,疼了几天都没好,只叫青山先生瞧了瞧,竟然直接就痊愈了。”

“哦?我们南京城里还有这般奇人?”文清雪虽然有些意外,但却没怎么震惊。

自古民间就不缺那种隐于红尘闹事之中的奇人,他们文家乃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文清雪和文清华姐弟两也全都饱读诗书,

“不仅如此,姐姐,你可知道那青山先生今年多大年纪?”文清华卖起关子。

文清雪摇了摇头,看着文清华,问道:“多大年纪?”

“二十五望二十六。”

“什么?”文清雪美眸瞪得浑圆,看着文清华,不敢置信的道:“二十五望二十六?”

“我记得《河西走廊》最初连载的时候,貌似是几年前吧?”

说着眉梢微挑:“那不是说这位青山先生写出这书的时候才十八九岁?”

文清华微笑着纠正道:“准确来说,应该是十七岁!”

“十七岁?”

“这么一个少年,竟然能写出这般优秀的作品?”文清雪家学渊源,自身天赋才情也都不错,现在本身又从事于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母庸置疑的。

“我刚刚知道的时候,也很震惊!”文清华看着姐姐的反应,不禁面露感慨。

“或许,这世上真的有天才吧!”

文清雪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目光不经意间挪到了文清华旁边的女儿文居岸身上,想起文居岸的成绩,鬼使神差的就拿文居岸和文清华口中的青山先生做起了比较。

差不多的年纪,人家已经写出了河西走廊这样经典的着作,而自己女儿,却连大学都没有考上。

“舅舅,这位青山先生真的十七岁就写出《河西走廊》了?”文居岸多少有些不敢相信。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能写出让文清雪这么高傲的人都喜欢的作品。

“确实是十七岁!”

“那这个青山先生可真厉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