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北方道教高人云集楼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极力主张“老子化胡”之说,提倡炼形之术,兼修内外的楼观派。
后来,八仙中的钟离权等人隐居在终南山修道,逐渐形成了以钟离权、吕洞宾为代表所兴起的内丹学说,并形成了道教内丹炼养体系中着名的“钟吕金丹派”,成为宋元道教内丹学说之主流思想。
此外,还有王重阳上承钟吕内丹派道统,旁摄儒释,以“全真”为帜,创立了全真派。
终南山楼观讲经台,老子于楼观授经讲道,留下《道德真经》五千言,道教不仅以此奠定了思想与理论基础,亦借此逐步完成了后世道教对老子由圣人向道祖太上老君之神化过程,直至形成了道教神仙信仰体系中的最高尊神:三清。
而他的弟子尹喜,因为《老子》思想的阐发,写了《关尹子》九篇和《老子内传》等着作。后世逐步创立了着名的楼观道派。关令尹喜也因此被册封为真人,成为道教一代祖师。
苏强修炼的太上清玄经,因为太上二字,被认为是道家攻伐
而他修炼之后,所表现的功法特性,也能够确定,就是源自道家修炼思想。
因此,为了解决苏强无师自通,基础不牢的问题。
为了帮助他更上层流,国家倾注极大心血,替他联系好了以为道家真人。
在道家之中,修炼是有先后顺序的,达到一定层次,才能得到一定层次的称号。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就是你上初中,你的称号就是初中生。
你上研究生,你的称号可能就是硕士。
一个人加入道家之后,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能够被称为神人。
神人之上,是真人。
真人之上,是仙人。
仙人之上,是道人。
再上就是圣人和贤人。
在《云笈七笺道教三洞宗元》中说,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
在道家中,因为各种修炼点记得散逸,只扫从公开的资料来看,已经没有了成系统的修炼方法。
哪怕偶尔得到一部分修炼方法,因为各种原因,也没有人能够进行修炼。
所以现在的真人,跟古时候的真人,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
但能够得到真人名号,也足以说明这位道士在道家典籍的学习和领悟方面,有着多么崇高的地位和独到的见解。
他自己独自登山,身穿一套运动休闲,脚踩登山鞋的他,心中经油然而生一种激动感觉。
道家祖山终南山,跟世俗之中楼台亭阁遍布,道观与寺庙毗邻的那座终南山并不一样。
真正的终南山,其实距离这座热闹非凡的山足有十几公里的距离。
在山腰之间,一片清幽的竹林中,隐藏着一座古老的道观。
从外面看起来,就像是一座破败的茅屋,没有什么几重殿,几层阁,只有两三间青砖灰瓦的老房子。
道观虽老,却满是沧桑历史的痕迹,显得庄重而神秘。
道观前,一股清泉潺潺流下,汇成一个小溪,发出悠扬的水声,更增添了几分静谧。
此时,道观之内,一名高大的老道士坐在蒲团之上,他的脸庞被岁月描绘得沟壑纵横,双目却是明亮而深邃,仿佛含有一种看透万象的智慧。
他便是在道观中修行多年的得道高人,也就是苏强此行的老师,道号清明子的道家真人。
苏强不懂什么规矩,犹豫了半天,只能深深鞠躬,很是恭敬地说:“道长您好,我是苏强。”
“苏强?好,自己找地方做,不用拘束,我这里,没有什么礼节,更没有什么规矩。”
尽管清明子这样说,但苏强肯定不会像是在家里那样随便。
而且,人家传道解惑,就跟老师一样,必须要有一定的礼节。
“我可不可以称呼您一声老师?”
“跟随本心就好,哪怕挤我一声老杂毛,我也不会在意,哈哈。”
苏强并没理会清明子真人的玩笑话,恭恭敬敬地重新鞠躬,“学生苏强,拜见老师。”
清明子微微一笑,捋了捋自己的长须,点点头,不再说话。
当然,他没忘指了指另外一只蒲团,让苏强坐下。
真人眼睛半闭,就像睡着了一样。
苏强一开始没什么感觉,但很快,他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那就是这位真人看着有呼吸,但是,却给人一种“杳无踪迹”的感觉。
这就像是你面前明明摆着一块玻璃,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你总会有一种它似乎不存在的感觉。
现在,苏强差不多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这上面。
甚至,为了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他还调动了自己的神识力量,笼罩住了真人。
此时的真人,确实是活生生的,但从他身上却散发着一股与天地、人间、世界融为一体的味道。
苏强没办法更具体、更深刻的形容这种感觉。
但是,他根据真人呼吸的节奏,慢慢有了一种体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