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生的入学考试由巡按御史和地方行政长官主持。明代官学生员,分为廪膳生员、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三种。其中廪膳生员享受朝廷津贴,朝廷每年从中选拔优秀者送入国子监读书,即岁贡生。而廪膳、增广如有空缺,则通过岁考从下一级中依次递补。
明代的官学,各级俱设学官,分别是教授、学正、教谕和训导若干,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教育者。洪武年间的学官多由各级官员举荐而来,后多由副榜举人、乡试未中者担任。各学官俱受吏部统辖,听吏部考核黜陟,但在地方上也受各级地方行政长官提调。
“我们学校有小学、中学、高中三部,目前共有学生近两千人。”薛校长边走边介绍。
唐寅听到这个数字不由得微微吃惊,如此规模,恐怕只有明朝国子监能比。
薛校长没介绍的是小学、中学、高中三部的学生比是6∶3∶1,年级越高,学生人数越少。眼下,宋洲推行的是扫盲教育,努力提升百姓的识字率,像后世那样搞义务教育,实在是没有资金与教师基础支持。
宋洲的中学教育可以看做教育制度的分水岭(雏鹰学校是另一套体系)。在此之前,小学(学堂)教育免费,学生就近读书,学业轻,只有语文与算数两门文化课,乡村的学生上半天学,还能帮家里干半天活,城县里的学生则能疯玩半日,两边尽力保持着进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