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月球“难以捉摸的轨迹”以及神秘的近地点进动问题,从约翰牛传导到了欧洲大陆,一大帮数学家为这个问题绞尽脑汁。
出人意料的事,最终拿到这笔奖金的是约翰牛一位不起眼的钟表匠约翰·哈里森,他于1727年研制出了第一个航海钟。这要比德意志天文学家托拜厄斯·迈耶1752年制成的月球表格,以及欧拉在1772年发表的第二个月球理论都要早。
钟表法与月距法各有优缺点。哈里森研制的航海钟起初造价500英镑,相比之下,一架高质量的六分仪,外加一本《月距表》,加起来还不到20英镑。而月距法每个月会有6天的时间距离太阳过近,无法观测。同时观测结果需要做大量的校正运算,这就要求观测员具有相当高的数学技巧。即使如此,算一次经度至少也要耗费4至5个小时的时间,稍微算错一点儿都会给结果带来致命的偏差。
到19世纪中叶,由哈里森首创的航海钟实现量产,月距法便逐渐被钟表法取代。
一行人来到生产车间,厂长拿出了第三款改进型的航海钟——巴掌大的盒子打开,精巧的时钟安装在四平仪上,无论怎么摇晃,钟表的正面始终朝上。
“这个时间准吗?”向东关心道。
厂长得意道:“是按卡米亚天文台的启明线时间校对,误差只有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