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并让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从而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可以说,蒙骜的功绩绝不逊色于秦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将(白起除外),只可惜,历史上的他败给了信陵君,加之其胜仗几乎都是碾压之态,少了些奇谋诡断,因此对于他的评价自然就显得褒贬不一了。
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位很能打的将军!
“此人作战勇猛,用兵大开大合,虽为新锐,却有老将沉稳之风,
不可轻视也。”赵括略略对蒙骜做出一番评价,也算是为自己的将领们敲响一下警钟。
闻言的田单几人,瞬间对蒙骜的重视程度上了一个台阶——无他,赵括识人之明,早在李牧和吕不韦的身上印证过,如今王上如此褒奖敌军的一位将领,众人当然不得不重视起来。
“那我军该如何处置?”一旁的平原君听了半天,却也没有听到赵括对于此事的处置意见,当即便有些急了。
赵括闻言,却是依旧没有回答,反而问道:“周天子可有什么反应?”
“这个。”孙崮显然并没有太多关注周天子的动向,因此有些语塞也是自然的。
一旁的赵平随即上前半步答道:“禀我王,周天子已然派出使臣,向各国求援,只是我部信鸽更快,周天子之使臣尚未到来也。”
赵括略略点点头,却也没有追究孙崮的过失,毕竟能在两日的时间里,探知秦军的动向,对于一个初创的情报部门而言已经很不错了。
自然,赵平能够答上来,赵括也是很满意的。
而事实上,那边的周天子宫中,听闻秦军攻入却是已经乱作了一团,为数不多的周朝遗老遗少们,甚至为了接下来的决策而吵闹不已。
这个要周天子亲往秦咸阳请罪,那个要联络天下诸侯共伐无道之秦;
这个说秦国不教而诛必遭天谴,那个说秦国牧马出身自古无信无义;
这个言说要征兵以抗秦国大军,
那个说如今征兵怎能敌过秦国虎狼?
你一言我一语,好好的朝议,几乎成了集市一般。
周天子一时间也不知该听谁的好,或许从一开始,周天子就不知该听谁的好!
干脆,周天子随即一拍脑袋——那便大杂糅吧!
随即,周朝一面派出使者往咸阳问询秦王入侵周邑之故,表达想要化干戈为玉帛的意愿;
一面又向其余六国尤其是周边的赵国、魏国等仇秦之国,发出勤王的通告,邀请各国会盟周王畿,以共退秦军;
与此同时,周天子也在仅剩不多的周朝势力范围内广泛征兵,力求在各国援军抵达前,顶住秦军的攻势。
显然,周王两面倒的选择看似精明,实则是选了一条最为愚蠢的路。
媚秦却又与诸侯勾搭,自不能讨好秦国,让秦国放弃攻击;发出勤王求援之命,却想着与秦媾和,如此又得罪了诸侯各国。
或许,只有征兵自保,勉强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决策。
只可惜,征兵?周朝府库中锦绣尚比刀剑更多,即便征到了兵又如何?
早已腐朽不堪的王朝架构之下,征兵不过一个笑话!
但好在,周天子到底还是天下的所谓共主!尤其洛都还是天下之中,秦军占据了此处,几乎就是重新打开了东出的大门。
这是赵括和其他的国家所无法容忍的。
“看来,我军还是要动一动啊!”赵括随即看向了田单道。
“平原君。”赵括随即点将道。
“微
臣在。”平原君急忙答应道。
“以飞鸽传书通知已经出发之使臣,命其将秦军灭周之打算告知诸国,会盟各国,救援周室。”赵括随即命令道。
“是。”平原君立即答应道:“只是,各国会愿意出兵吗?”
“放心,至少韩、魏、楚三国,必然出兵抗秦。”赵括随即说道:“洛都一失,秦国东出之门再开,韩、魏两国首当其冲(意味:最先受到伤害),唇亡齿寒的教训他们不会不明白。至于楚国,盟于赵国而忌于秦,必然出兵也。”
“我王,楚国出兵或许还有可能。”平原君有些担心道:“可是,以韩、魏两国国君之短视,未必会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啊!”
赵括闻言,却也并不意外,实际上若是几国国君能稍有战略眼光,也不至于被秦国如此做大了。
当然,魏国好不容易出了个信陵君,算是有些见地,却因为长平一战,地位在魏国一落千丈。
不过好像也因为如此,魏王对信陵君少了猜忌,反而越发地重用了起来。
只是如今的赵国却不能把宝压在一个说了不算的信陵君身上。
“既然其国君短视,那便以利诱之。”赵括随即说道:“告诉各国,只要出兵援周,此战过后,周朝土地并秦国土地,皆有各国自取也,赵国一城不求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