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莫斯科的浪漫故事 > 第623章 语言的地位(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和《安加拉》集团不同的是,我如今入职的集团是一个相当正规的企业。管理层几乎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或者干脆就是海归。

我平生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国内职场精英的频率。他们的才华,抱负都让我钦佩,拼搏精神更是让我汗颜。

本着向大家学习的我却渐渐地发现,他们的某些价值观让我很是困惑和不解。

难道是我在俄罗斯待得太久和国内的思想意识都脱离了?还是我这人天生就和大家不一样?我觉得如今就连自己的三观都落伍了,就别提自己的品味和追求了。

原来自己就是一个长着洋面孔的乡巴佬和这些精英人士少有共同语言。

除了工作以外大家更关心的就三件事:炒股,炒房,移民。这些都超出了我的能力和认知。

和《安加拉》的那些经理不同的是,我们这里的经理还没有一个是本科学历以下的,不仅人人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是以英语的掌握成度来作为学识和见识的评判标准。自然,我们这里也不需要什么翻译部了。

刚开始我遇到同事他们和我打招呼《hello!》我就回答《你好》。

我以为是因为我的外表给别人造成了困惑大家才这样同我说话的,后来,我才知道这只是同事们之间最正常的交流方式,倒是我的回答让大家误会:我在强调自己的汉语很精通。

呵呵……这一点真的少有人能和我感同身受了吧!

更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在集团内部的会议上,竟然大量地充斥着英语。我甚至怀疑发言人是不是用汉语已经无法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了。这可是我在俄国公司里从来都没遇到过的。

我想起安德烈笑着说,我去美国可千万别学说一口美国腔,那可只适合在美国说!我如今在国内,可却每天要听到各种腔调的英语。

要说我学俄语,源于我那特殊的血统也许情有可原,可是,同事们对英语的痴迷却让我感到莫名其妙了:喜欢听欧美的歌曲,追原版的美剧,竟然是大家共同的品味。精英们不仅对自己的英语精益求精,更是对孩子的英语教育达到了变态的成度:会说话就给请英语家教,必须选择双语幼儿园,使用英语原版教材的国际学校……就算学语言出身的我也对此佩服的五体投地。

英语意味着什么呢?我合上手里的牛津词典,陷入了沉思。

英语是传播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一门外语,是一种国际性的、官方的交际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据说,全世界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文书写的;在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60%是用英语进行的;世界上的科技资料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发表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英语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

不过,英语在世界上如此普及也就是近两百年的事。

在十八世纪中叶发生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英国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由此国力大增,对外极力推行殖民主义。在这种情况之下,英语便开始成为很多的殖民地的官方语言以及成为母语。

加上美国的崛起,助推了英语的发展。

美国在二十世纪成为了世界的霸主,对世界的格局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以英语作为母语的美国也自然将英语的影响推到了更高的层次。

信息和经济的全球化也推动了英语的影响力。国际互联网通用的语言是英语, Internet信息95%以上都是用英语提供的,信息化的发展巩固了英语作为世界第一语言的地位。

英语还是航空、金融、科技界的主导语言。这就是英语为什么会有如此地位的原因了。

很多人习惯将A-Z称为“英文字母“,事实上,应该称为“拉丁字母“或“罗马字母“。因为英语的A-Z二十六个字母是采自于拉丁语的拉丁字母。

英语是从与拉丁语同源的盎格鲁撒克逊语中派生出来的。

盎格鲁撒克逊语早先从拉丁语中借用过一些词汇。

公元7世纪时,又有更多的拉丁词被吸收进来,这主要是由于坎特伯雷的圣奥古斯丁(不是那个着名的希波的圣奥古斯丁)着作的影响,他曾受教皇格列高利差遣,力图使盎格鲁人皈依基督教。

在征服者威廉于1066年统治英格兰之后,诺曼法语成为上流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被看作是战败者和农奴讲的劣等语言。

盎格鲁-撒克逊语不再是文学语言,而是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土话。

然而,又过了大约两个世纪,随着诺曼人的后裔最终与当地英国人融合,盎格鲁-撒克逊语又重新得到了肯定。

但是由于自身的贫乏,它在成为文学语言之前,不得不在文学、思想和文化上借用数百个法语词。

到了13、14世纪,随着这种借用的不断增多,中古英语慢慢发展出来,其代表人物便是于1400年去世的杰弗里?乔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