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白蛇问道 > 第204章 农村包围城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门阵被破,李元明和萧武等人因为欺压、剥削穷苦百姓等罪名,接受群众的审判,被愤怒的群众处决掉了。

许仙想过将李家的田地分给百姓们,让耕者有其田。

白素贞说道:

“把田地分给百姓们,只能暂时解决农民的苦难,却无法杜绝土地兼并,再过几十年,又会冒出很多地主。”

白素贞对如何治理燕云十六州比较上心,也和许仙讨论过,许仙和白素贞说起过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是导致民不聊生和王朝轮回的原因,这是历朝历代的皇帝、大臣都明白的,知识分子和黎明百姓都清楚的。

那么古代朝廷为什么束手无策或者说无所作为?

皇帝本身的荣华富贵就是以压榨底层人民得来的,在面对土地兼并时畏首畏尾,实际上就是面对自己的贪婪洞窟不能直视,所谓的困难重重,不敢改、不能改都是谎言。

从皇帝到各级官员,他们是既得利益阶层。

历史上的盛世,大多发生在王朝初期或战乱之后。

王朝更替经历了战争,人口消耗严重,土地重新分配且大量剩余。

三国争霸、隋末唐初、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明末清初等,人口缩减都在百分之六十左右。

隋朝统一初期,人口约为五千万左右。

但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百分之六十,到唐初仅有两千多万人。

唐朝一统后,到安史之乱前夕,又增至近一亿人,达到历史的新高峰。

经历安史之乱后,人口又暴跌,只有三千万左右。

历史上王朝初期多与民修养,鼓励农桑,轻税薄赋。

有好的政策引导,再加上华夏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辛勤劳作之下,人民逐渐温饱有余,容易形成盛世,如始皇盛世,汉武盛世,大业盛世、开元之治、康乾盛世等,都是这样产生的。

但随着时间前行,统治阶层不断繁衍,为维持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唯有土地兼并才能增加产出。

老百姓按三十年算一代人,十代以后,人口就会呈指数级增长,随着土地兼并的加重,必然导致土地分配不足。

当百姓手中的土地不足以维持生活,人活不下去的时候,为了在绝望中寻求一丝希望,就会铤而走险,造反、起义就会层出不穷。

战乱不断消耗人口,直到新的阶级推翻旧有阶级,资源再次分配,达到平衡,社会就会再次稳定,这就是王朝三百年周期律的魔咒。

华夏上下五千年,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是这样的一个顺序,开国盛世,衰落,中兴,衰落,灭亡。

我们再回到土地兼并上来。

秦国的商鞅变法,贞观年间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丁入亩制度等都是为了缓和这一矛盾,维持统治。

每一项政策的颁布,在当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最终均还是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

商鞅、王安石、张居正都是古代改革的悲剧,因为他们不可能撼动封建社会。

究其原因,有吏治影响,有官府效率影响,有利益阶层的阻碍影响等。

但最根本原因,是中国古代实行的是精英政治,读得起书的只有极少数人,大量基层民众目不识丁,舆论和话语权掌握在少数士人手里。

在信息传播不畅的古代,只有极少数精英才了解国家大势,同时皇权和精英阶层又是利益共同体。

他们的决策本就缺少监督,不管是精英阶层内部的利益斗争,还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调整,政策本就有失公允,执行中偏差更大,受到伤害的永远是基层民众。

这种情况下,矛盾只能缓和,得不到有效解决,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就会出现。

要解决人亡政息的问题,就不得不说我们伟大的领袖太祖。

伟人太祖同志说: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听许仙说起地球上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说起华夏是如何从封建社会一步步进入现代社会。

许仙重点描述了一下现代社会,农业已经实现现代化,人已经彻底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中解放出来。

一些活得潇洒的人,一年只需要上几个月班,接下来的时间,可以自由吃喝玩乐,或旅游。

一些人做自媒体的网红,拍拍视频传到网上,就有不菲的收入。

一些办公室的白领,每天朝九晚五,敲敲键盘,处理一下文件,周末双休,活得潇洒自在。

要说打工一族工资高的,还是那些大的互联网公司的码农,压力虽然大点,如果要求不是很高,上几年班,就可以挣到普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

如果有好的主意,可以自己做生意,除了互联网,最火的是房地产了,只是短短十余年间,就创造了无数财富神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