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64章 长勺之战1:战争道理之一,凭什么而战?听听曹刿怎么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章 长勺之战1:战争道理之一,凭什么而战?听听曹刿怎么说

当然,史料以文言文记载的这段对话相当简练,曹刿为何认定鲁庄公有此三点,尤其是最后一点,便可以与强齐一战?但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写史的人其实想要表达的是三个层面的意思。

三个层面,即鲁庄公考虑到了贵族、神明、百姓三个不同阶层的利益。第一阶层,鲁庄公认为贵族阶级会支持自己。自己作为国君,善待大臣,得到有他们的拥护,于是说自己有好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大家,不可能是老百姓。鲁庄公认为能够得到贵族的支持很重要,但曹刿指出,这不够。

第二阶层,就是鲁庄公认为神明一定会保佑鲁国的。这是提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敬神灵必得佑护,这也是那个时代迅速统一思想的最常用武器。鲁庄公认为这个也很重要,但曹刿指出,这还是不够。

第三阶层才真正提到了老百姓,对老百姓很重视,这才是最根本性的底气。唯有代表老百姓去打仗,才是曹刿心目中认为首先要坚持的真理。

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曹刿重视民心得失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至少有一点依靠人民的力量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

所以说,齐鲁长勺之战能够青史留名,关键不在于那场仗如何打,而是这场仗凭什么打,史学家这才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这段对话,反映的正是某种战争思想!

长勺之战的精髓,并非后来所谓的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的战术,而是人民战争的理念!几千年后,中国人民正是依靠人民战争的理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哪怕到现在,这个人民战争的思想,完全可以令我们无惧于现在某些叫嚣。我们要说,我们不想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

好了,有点扯多了。反正,曹刿支持鲁庄公与强大的齐军打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