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199章 贤良上卿:为何说臧文仲是鲁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贤大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9章 贤良上卿:为何说臧文仲是鲁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贤大夫?

臧文仲死后,卿大夫中位序第一的公子遂,凭着这几年连续为鲁国立下大功,自然就成了执政上卿。

那鲁国,就由他们去主导吧,公子遂,你做好准备了吗?

这里,我们再讲讲对古人的称谓。关于称谓,如臧文仲和卿下惠,我们是以其谥号尊称他们的,如按当时他们的名,则是臧孙辰和展禽。但三桓的各位宗主,我们到现在还是以其当时的名呼他们的。

对人的称谓,但凡是国君、天子、非常有名望的先贤,我们都按谥号来称呼。其余的,我们尽可能按当时的名来称呼。因为谥号太少,容易搞混。而人名加上其姓氏,应该是相对唯一的。

对有的先贤,我们则用后世普遍采用的尊称,如孔丘,我们称孔子。还有老子、晏子等。

春秋时期,士大夫们往往自称名,他们称其字,后人称其谥,对有名望的人,往往还可以用“夫子”以示尊敬。如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人们当面会称他孔夫子,背后会称他仲尼,他自称为丘。至于谥号,孔子一开始没有人给他定谥号,他去世时鲁国国君鲁哀公称他为尼父,这个也不是谥号。尼是孔子之名,父是尊称,并非认他为父亲之意。后世许多帝王则不停给他各种封号,其中比较普遍的是“宣”。而我们,则尊称他为孔子。

再举两例。齐国相国管仲,姬姓管氏名仲,字夷吾。自称仲,人称夷吾,后世尊称管子。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这个父,与鲁哀公尊称孔子一为尼父一样,是一种尊称,并非真的认了管仲为父亲。春秋时期,我们会看到很多名字后带父字的人,是后人的尊称。

又如后世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我们都说他复姓诸葛,其实这个诸葛之姓,是诸和葛两个氏的结合,最早应是葛氏,葛氏渊源于伯益,伯益受舜赐姓为嬴。其后裔有一葛国,被灭后,国人以葛为氏。后迁入诸邑,以地为氏,形成诸氏。也有连两氏为一氏,故形成诸葛之氏。

故诸葛亮,赢姓,诸葛氏,名亮,自孔明,谥号忠武(死后受封忠武侯)。自称亮,人称孔明,蜀国皇帝刘禅尊称其为相父。笔者认为,这个父,并非是我们现在想当然的父亲,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其实人们是不能随便认个父亲的,这是严重违反人伦礼制的。认个父亲的事,是后来才有的是,如干爹、义父等。

不过诸葛亮还有个号,卧龙,那是一定的文化圈子里用到的。如诸葛亮在国政事以外的个人诗文作里,应该会用卧龙。这个圈子里的其他人也会称尊他为卧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