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295章 少年及冠:为什么鲁襄公年仅十二岁就行了代表成人的冠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5章 少年及冠:为什么鲁襄公年仅十二岁就行了代表成人的冠礼?

季孙宿当场表态,鲁国将立即执行晋侯命令,第一时间为国君行冠礼。

为了体现鲁国高效的执行力,鲁国居然就近赴卫国都城帝丘,向卫国人借了钟磬等一应用具,在卫国先君卫成公的祭庙完成了鲁襄公的成人之礼,冠礼。

可以相信,鲁襄公可能是春秋史上第一位居然是在外国举办成人礼的国君。

很显然,晋悼公对鲁国三桓势力基本架空鲁襄公的现状极不满意,他几乎是以命令的形式,要求鲁襄公尽快亲政,迅速收拢鲁国公室权力。唯有公室力量足够强大,才可以保持整个国家的力量集中统一,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晋悼公的命令,也是他的忠告,他用自己少年即位,牢牢把控晋国政权,使晋国公室势力达到当年晋献公、晋文公、晋襄公时期,这才使以晋国的卿大夫势力们不敢乱来,保证了国家的强盛和意志的统一,使晋国霸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鲁国,本就是大周王朝的宗邦诸侯,是晋国的同姓兄弟之国,唯有鲁国日益强大起来,才能真正牵制对晋国口服心不服的齐国。这想必就是晋悼公真正的用意。

公元前564年,年方十二岁的鲁襄公在卫国行了冠礼,从此算是亲政了。但他真的亲政了么?我们只能是嘿嘿嘿,因为自古至今,要出现一个象周文王、晋悼公这样英明神武的少年国君,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鲁襄公注定不是晋悼公那样的人物,春秋伴随着鲁国继续走下去,也注定不可能真正实现由国君为代表的鲁国公室真正收拢权力的那一天。

谁也救不了鲁国公室,包括晋悼公。因为此时的晋悼公,全部心思都用到了对付楚国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