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335章 人有完人:令孔子尊敬的孟公绰,真的是完人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5章 人有完人:令孔子尊敬的孟公绰,真的是完人吗?

孔子是圣人级别的大人物,但他也有自己敬重的对象,具体就是周王室掌管典籍的老子先生、卫国的蘧伯玉、齐国的晏平仲和楚国的老莱子、郑国的子产和鲁国的孟公绰。

这些春秋史料记载过的牛人,他们是谁,渊源何处,有何故事等等,我们当然会慢慢讲来。

我们总是说,人无完人,但孔子不这样认为。孔子认为人是可以做到完美的,完美的标准是什么呢?

子曰:“一个人,如果他具备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懂得礼和乐,那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问孔子关于人如何成为完人问题的,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子路是个直性子,他对孔子的回答直接表示了怀疑,因为按照孔子所言,这样的人其实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孔子见子路不依不饶,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式,就对子路曰:“其实,如今的完人倒也没必要达到这个标准。一个人,如果见利而能知义,遇险敢于舍命,处穷而守信,那也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孔子曰过的话很多很多,我们这里也不再做搬运工了,我们感兴趣的,是孔子提到过的孟公绰。

孔子认为,孟公绰是一位克制的人。克制的人,其实就是“不欲”的人,摒弃欲望,无论是对财富、地位、权力、美女、寿命等都能做到克制。这在春秋时期,确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然,放到现在,更加难能可贵。

不欲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

但孔子认为,孟公绰却正是一个不欲的人,据说他绝对不追名逐利,绝对不见利忘义,始终坚持洁身自好,独守清廉,过着简单闲适的生活。

孟公绰这样的人,虽然值得孔子尊敬,当然也值得我们尊重,但这样的人真的是完人吗?

笔者还是坚持人无完人,孟公绰虽然具备了不欲的美德,但他却只想着自己过简单生活,自由散漫,那他的才华又怎么发挥呢?又怎么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呢?

甚至连孔子都认为,孟公绰适合做强者的家臣,不适合做小国的重臣。史料原话是“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赵魏,指的是晋国的赵氏家族和魏氏家族,是孔子时代全世界最有权势的其中两大家族。这个老,指的是家臣的意思。滕薛,指的是滕国和薛国这样的弱小诸侯国。

孔子为何这样认为?

正是因为孟公绰是一个“无欲”的人,清闲无忧,清心寡欲。无欲的结果,是不思进取,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不孜孜以求,似乎是得过且过。

所以,赵氏家族和魏氏家族这样的强权家族,其宗主都很强势,都有振兴家族的远大理想目标。他们往往会对家族的重要事项高度负责,绝对不会让家臣承担重要责任。

所以,孟公绰作为一个具备高尚品德的人,在赵氏家族和魏氏家族的大家族里当家臣,应该是很滋润的。

但是,如果象薛国滕国这样的小国,国君本身碌碌无为,公卿大夫们要操心的事多了去了,承担的国家责任也大,这就不适合孟公绰这样的人了。

这不正印证了那句“人无完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