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338章 芦衣顺母:二十四孝之一的芦衣顺母,讲的是哪位孝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8章 芦衣顺母:二十四孝之一的芦衣顺母,讲的是哪位孝子?

闵子马顿时明白了,原来闵子骞怕冷,是因为身上所穿的并非真正的棉衣,而是芦花絮塞里的假棉衣!

闵子马再撕开坐在身边的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发现他们穿的,是货真价实的真棉衣。啊?难怪一向知书达礼的长子今番会如此怕冷,芦花制成的棉衣怎么能抵挡风雪交加的寒冬之冷?

原来,是那女人在虐待闵子骞!闵子牙一切都明白了,他怒不可遏,立即将自己的棉衣脱下来给闵子骞换上,亲自驾车赶回家里。

一回到家,闵子马冲着女人就开骂了,由于骂得很难听,我们也不细述了,反正闵子骞继母被骂得北斗转南狗血喷头,跪在地上吓得差点魂飞魄散。这还没完,闵子马一把将女人推出房门,指着冰天雪地的外头吼道:“你,现在,立刻,马上,滚!”

原来,闵子马已决定休了这个恶毒的女人。闵子骞继母苦苦哀求,两个亲生儿子手足无措,抱着母亲放声痛哭。

闵子骞也哭了,他扑通跪在父亲面前,叩首触地道:“父亲息怒,父亲请三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然后,闵子骞膝行至父亲脚边,抱着父亲的脚,不断为继母求情。

闵子骞非但不念继母平时对他的恶,反而在她遭到被赶出家门被休之时,苦苦为继母求情。是啊,母亲固然有过,但谁不曾犯过错?母亲的错,只是令一个儿子挨了冻而已。但如果父亲赶走了母亲,那今后就是三个儿子都要挨冻了。不但挨冻,而且还要挨饿。不管如何,毕竟是母亲在操持着家里,为三个孩子做衣做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亲,您就原谅了母亲吧。

闵子马感动了,他被儿子闵子骞真心感动了,他小小年纪那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至孝之言。

族人、邻里也纷纷来劝,此时的继母看着闵子骞替自己苦苦求情的举动,从地上起身,跑过去紧紧抓着闵子骞的手,声泪俱下:“儿子呐,是娘对不起你,是娘错了啊。”

据说,孔子听说此事后,不禁感慨道:孝哉,闵子骞!

闵子马也不禁老泪纵横,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因为生气、伤心而流泪,而是感动泣泪。他相信,自己的这个儿子,一定会名垂千古!不但是因为今天不念旧恶替母求情的举动,更是因为他一直就是一个淳厚善良、至孝至义的人。

是的,如果闵子骞仅仅是因为这一次为母求情,那相信他是不可能被列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据说,闵子骞不但孝贤天下,远近闻名,而且性子稳重,不随便发表意见,但一旦发表意见就能一语中的,才华隐于胸。用他的老师孔子的话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据说,闵子骞不仅勤奋刻苦,对老师十分恭谨,只要有机会,他就来陪伴孔子,虽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但在孔子面前始终保持恭敬谦恭的态度,是德行高尚的人,堪称孔子门生表率,深得孔子称誉和信赖。

孔子认为,他的得意门生中,颜回、闵子骞、冉伯牛和冉雍这四人,德行闻名于世,堪称楷模。但闵子骞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历史文化,还是他的孝贤,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之一。

人之孝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坚持。如今各地都在推崇孝文化,但这个孝文化,有的地方将闵子骞在哪里出生,又安葬在哪里,曾经在哪里生活过等等当成重点,甚至地方政府还互相争论,还弄出一些所谓的风景名胜古迹出来。也许,这并不能看成是孝文化建设的重点。

孝贤之举,关键在举,如果各地每年都能宣传评选、鼓励甚至奖励那些实打实的孝贤之人及事迹,推广孝贤,让孝贤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这应该会比那些争论古人出生地、安葬地、生活地之类的更有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