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371章 子臧之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季札在让位时,讲到“宋有兹甫、目夷兄弟互相让位之德,曹有子臧让国以成曹伯之节”,这是指宋国先君宋襄公与兄长公子目夷互相让国,以及曹国公子臧为救曹成公而放弃属于自已国君之位。

这两件事都是春秋史上的美谈,但鲁昭公却丝毫不知,也不知这些年他是如何读完小学和大学的。

叔孙豹在内心摇了摇头,耐心讲了这两个故事。

宋国的事,是指公元前652年,宋国先君宋桓公病重,依礼依法确定嫡长子公子兹甫为世子。

但公子兹甫认为,庶兄公子目夷忠义德行要远胜于己,故恳求宋桓公将国君之位传给公子目夷。

公子目夷听说后,坚决不肯接受世子之位。

公子兹甫再三辞让,公子目夷干脆离开了宋国。

公子兹甫无奈,宋桓公去世后,即位为宋国国君,即宋襄公。

曹国的事,是指公元前578年曹国内乱之事。

当时,曹国先君曹宣公在参加晋联军伐秦的麻隧之战中阵亡,消息传到曹国,曹宣公的亲兄弟公子负刍杀了世子留自立为君,即曹成公。

晋国将曹成公押送到天子那里,详细禀报了曹国内乱一事,请求天子同意诛杀曹成公,立曹国唯一合法的继承人公子臧为国君。

公子臧听闻此事后,对曹国公卿大夫们道:“臧听说,圣达节,次守节,不失节。节义是臧一生的追求,而非国君之位。臧虽不才,亦不敢失节。”

公子臧不但自已坚决不当国君,反而认为国君此时被晋国人抓走了,这是曹国的耻辱。

国君是如何得位的,那是曹国内部的事。

但堂堂曹国一国之君却被外国人抓走,不管是什么原因,自已作为曹国的执政卿大夫,不能在这种国耻上助纣为虐。

公子臧的意思,终于让曹国人醒悟过来。

于是,公子臧带着曹国一干重臣求见晋国国君晋厉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终于让晋厉公同意释放曹成公。

曹成公回来继续当他的曹国国君,而公子臧为了避免受到曹成公的猜忌,主动交出卿大夫之位以及自已的封邑,自已离开曹国去宋国了。

这些故事,我们在讲宋国和曹国的春秋故事时,讲得很详细。

鲁昭公听得呆了,这世上真有此等贤良之人。

唉,寡人的鲁国,怎么没有这样的贤才?

当然,至少到现在,鲁昭公还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年轻。

他不知道,鲁国的春秋历史上,同样也有这样一位贤人,那就是鲁隐公。

鲁隐公就是一心要将自已的国君之位还给自已的亲兄弟的摄政国君,只是可惜,他最后成了一个悲剧。

受小人挑唆,鲁庄公最后杀死了一心为己的亲哥哥鲁隐公。

好了,叔孙豹今天给鲁昭公讲得够多了。

反正对鲁国来说,要将楚国和晋国事奉好,这是鲁国的基本外交政策。

这不?盟主的通知又来了,楚国召集诸侯会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