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409章 无道人殉:为什么鲁国竟然也搞起了人殉这惨无人道的祭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9章 无道人殉:为什么鲁国竟然也搞起了人殉这惨无人道的祭祀?

毫社,是警示鲁国人的祭台,这是警示之社,请大家记住,商王朝是如何被灭亡的!

但鲁国是什么国家?

那是大周王朝的宗邦诸侯!

莒国已经完全从原来意义上的东夷之国跻身进了中原列国诸侯联盟圈,你再怎么对莒国愤怒,也不应该将莒军战俘用于牺牲啊。

人殉,在春秋时期的列国诸侯看来,那是非常不人道的。

因为周礼一整套礼仪制度规定下来,其中有一个含义就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

“以神为本”那是夏商甚至更远古时期的事了,在春秋时期,人口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能用于祭祀牺牲。

想当年,宋国的宋襄公在齐桓公去世后跳出来称霸,但他在春秋舞台到处受挫。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宋襄公搞了一个拿鄫国国君活祭神灵,结果让列国诸侯对宋襄公非常不满,打着仁义旗号争霸的宋襄公,正是因为完全失去了以人为本的道义,得不到列国诸侯的支持,岂有不败之理?

主持这一切的鲁国卿大夫季孙意如,只看到了眼前的一点利益,是的,活祭莒军战俘,让莒国彻底害怕了,从此再也不敢惹鲁国。

但莒国因此而全面投靠了齐国,成为齐国附庸,你鲁国还敢从莒国身上捞好处?

此时,有一个人正泪流满面,对着苍天大声哭道:“鲁国要亡了啊,周公再也不会享用鲁国的祭祀了,不会再保佑鲁国了。

德音孔昭,视民不佻。鲁国居然如此废弃礼仪,岂有不亡之理?

“德音孔昭,视民不佻”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意思是只有将展示德行,才能使民众不轻薄礼仪。

但如今鲁国高层都废弃了礼仪,那鲁国人民还会热爱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国君吗?

这个人,正是前鲁国上卿臧孙纥,因为季氏家族宗主确立之事而卷入矛盾旋涡,被迫流亡齐国。

年迈的臧孙纥在这个时候看到鲁国的这番完全背弃礼仪之举,当然是痛不欲生了,不久就病逝于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