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425章 狂士琴牢:为什么孔子要批评琴牢赴卫国吊唁宗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5章 狂士琴牢:为什么孔子要批评琴牢赴卫国吊唁宗鲁?

公孟絷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自己作为他的家臣,必须对他忠诚。

最后,宗鲁表示,你们要起事干掉公孟絷,那就去干好了。自己已经是公孟絷的人,不能在公孟絷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离开他。

但你齐豹本也是自己的主人,自己也不会出卖你齐豹。

我宗鲁,宁可因此而死,也不能做不忠不义的人。

最后,公子朝、齐豹等人起兵造反,杀死了公孟絷,赶跑了卫灵公,宗鲁英勇战死。

当然,卫国内乱的事,不是这样三言两语可讲完的,具体我们放在卫国风云里详细讲。

最后的结果是公孟絷被杀后,公子朝叛军内部发生了分歧,具体是参与叛乱的北宫喜等人的目的是杀了公孟絷就行,但不能废立国君。

再加上齐国出面,最终公子朝被迫逃亡,卫灵公回国继续担任国君。

这里,与鲁国有关系的,正是为公孟絷英勇战死的忠勇之士宗鲁。

因为孔子的学生琴牢本就是卫国人,他在卫国时就听说过宗鲁是一位忠义两全之士,对他非常敬仰。

如今,宗鲁死了,自己得回卫国去吊唁他,以示自己对他的尊重。

孔子听说琴牢要回卫国吊唁宗鲁,当场就批评琴牢:“宗鲁算什么忠义呢?君子不食奸人俸禄,不受祸乱之为,不为利益身陷奸邪,不以邪恶对待别人,不掩盖不义之举,不做非礼之事。

但宗鲁明知公孟絷非君子,仍要食其俸?,这叫食奸人俸?。

对对齐豹不加以劝阻,令其放弃行乱,使祸乱得以进行,这是接受祸乱之为。

公孟絷马上要面临大灾,宗鲁却还要尽忠,这叫为利益身陷奸邪。

公孟絷之所以死于非命,就是因为平时胡作非为,宗鲁不加劝阻,这是以邪恶对待别人。

不向公孟絷举报齐豹等人谋反,这是勾结恶人,为不义之举。

不劝公孟絷,不劝齐豹,不举报,这都是非礼也。这种人,不仁不义,不值得吊唁。”

琴牢却道:“生命,是最高无上的。宗鲁固然有不对之处,但能够为主人献出生命,学生认为此乃大义。学生没有老师那样的学问,只知道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吊唁。”

就这样,琴牢不顾孔子之劝,毅然赴卫国吊唁宗鲁。

要知道,宗鲁在卫国已经被认为是公孟絷的死党,虽然已经身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哪怕是宗鲁的至亲好友,都可能不敢轻易为他吊唁。

孔子又气又急又担心,看着琴牢离去的背景,跺着脚大声骂道:“狂人,狂人!你小子怎么那么不听劝啊。”

后来,孔出周游列国时,在陈国几乎到了山穷水尽地步,尤其是被盗匪围困时,突然想起自己的弟子们,将曾点、琴牢、牧皮这三人视为狂士。

也许,那个时候,孔子在想,自己的弟子中,如果多一些琴牢这样的狂士,自己就不担心盗匪围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