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467章 孔子拜师(2)为何孔子要拜少年项橐为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7章 孔子拜师(2)为何孔子要拜少年项橐为师?

孔子的汗一下就来了,他想了想,给出了一个自己不大确定的答案:“鸭鹅能够漂水而游,是因为其脚有掌且为方形。”

项橐继续追问:“鱼无脚为何亦能水中游?鳖之脚有掌却非方形,为何亦能水中游?”

孔子一时窘迫,想了想,改口道:“鸭鹅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

项橐笑道:“葫芦无离水之毛,为何浮而不沉?”

孔子答道:“葫芦圆且内空,故而不沉。”

项橐紧跟发问:“铜钟圆且内空,为何却沉而不浮?”

这一连串的问题,终于令孔子脸胀得通红,一时答不上来。

项橐内心暗笑,道:“再问夫子,树叶春绿而秋黄,松柏皆为树,却为何能够四季长绿?”

孔子想了想,勉强答道:“松柏之叶之所以常绿,是因为其树心结实。”

项橐步步紧逼,问道:“竹子空心,为何也四季常绿?”

孔子再次语塞!

见项橐还要继续发问的样子,孔子忙拱手施礼道:“老师在上,受丘一拜!”

仲由以及项父等人都愣了,仲由急道:“夫子,刚才乃戏言而已,怎么可当真?”

孔子严肃道:“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小项先生才高八斗,丘心悦诚服。三人行,必有吾师也。今丘幸得小项先生为师,实乃平生所幸。”

这便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

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位小项橐到底何许人也?

项橐,春秋时期莒国人,传说中孔子的其中一位老师。

我们前面介绍过,圣人孔子当然有他的老师,如他的母亲颜征在应该是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然后就是周王室的老子和苌弘这两位大贤,以及郯国国君郯子。

加上今天碰到的项橐,孔子到现在已经有了五位老师了。

需要注意的是,项橐,年仅七岁!

虽然,在我们的故事中,项橐是与孔子一个君子约定,在互相提问中战胜了孔子而成为孔子之师,用现在人的眼光看来,这可以说是一个玩笑而已。

但在孔子看来,做人必须讲信义,自己是这样教学生的,自己当然以作出表率。

为师者,当然得为人师表。讲信义,不是只对贵族人士而言,也并非只对成人而言,哪怕对于平民奴隶,对于少年孩童,作为君子,必须讲信义。

所以,孔子后来对弟子曰过很多话,包括“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而有信,童叟无欺”等等,都首先做到了身体力行。

这,就是孔子的风格!

那项橐呢?

据说,项橐是其中一个版本的中国古代十大神童之一。

之所以说其中一个版本,是因为对所谓中国古代十大神童的排名,并没有什么权威的说法。

还是那句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每个版本所说过的那些神童,都有其精彩故事,也有其历史文化涵义。

项橐考孔子,并让孔子心悦诚服拜其为师。后世的我们看来,这只是一个趣事。但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这是一件大事。

毕竟,孔子后来太出名了,门下弟子三千,单是将这帮人拉出来溜溜,也是一个影响力极强的势力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项橐就出了大名。

只是,项橐貌似也就是在这一次出了名后,从此就湮灭于春秋江湖。

据说是天妨英才,仅仅过了三年,却项橐在十岁后就死了。

至于是为什么而死,各有说法。有的说是因病而亡,有的说是被吴国侵略者杀害。

也有的说法是项橐还有后代,甚至后世大名鼎鼎的项羽都被归入项橐后裔。

可惜,资料缺乏太多,笔者是没能力考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