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473章 明智选择:为何子家羁宁可放弃高官厚?也不愿回鲁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3章 明智选择:为何子家羁宁可放弃高官厚?也不愿回鲁国?

鲁国的春秋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主要是从两条主线来讲的。

一条是作为这个时代最伟大历史人物的孔子所掀起的历史风云。另一条是鲁国以三桓为代表的政坛力量在整个春秋掀起的历史风云。

既然孔子暂时泯灭了从政为官之心,安心于他的教育事业,那我们也就不先打扰他,让他好好招收学生,研究学问,推广其儒学礼教文化吧。

我们将时间定到公元前509年。因为这一年开始,鲁国是一个新年,一个新君即位的新年,鲁定公第一年。

鲁定公,姬姓鲁氏名宋,鲁昭公之弟。

公元前510年,鲁昭公薨于晋国乾侯,由鲁昭公认命的世子衍就成了弃子。

大权在握的季孙意如根本不想鸟追随鲁昭公流亡在外的世子衍、公子为、公子果等群公子,但总得立一个鲁国国君吧?

季孙意如本也动了自立为君的心思,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决了。这个太危险了,且不说自立为君定会被鲁国人群起而攻之,单单晋国那边就过了不关。

谁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咱老季的领导下,鲁国暂时没有国君又如何?

再说,整整八个年头了,鲁国就过着貌似没有国君的日子。

国君一直在国外,那相当于国内一直没有国君。鲁国人民都习惯了,那就先继续由咱老季来掌控一切吧。

不当国君,胜似国君,这个感觉非常好。

好了,那个该死的国君死在了晋国乾侯,不管如何,对鲁国来讲,将先君的灵柩迎回鲁国安葬,这是必须的。

季孙意如派卿大夫叔孙不敢前往晋国乾侯迎鲁昭公灵柩回鲁国,当然,此时还没有鲁昭公的概念,这要等鲁昭公灵柩运回鲁国,盖棺定论后才有这个昭的谥号。

我们一直在说鲁昭公鲁昭公的,其实那是要等谥号议定后才可以正式称呼的。

叔孙不敢,叔氏家族宗主,前鲁国执政上卿叔孙婼之子,卿大夫。

在所有追随鲁昭公的人员中,季孙意如唯一看中的是子家羁。

季孙意如嘱咐叔孙不敢务必要将子家羁给请回国:“子家羁是一位贤人,请大夫务必要将他迎回国,意如有意重用他,任他为卿大夫。

对了,大夫此去乾侯,凡事得与子家羁商议,他的意见和建议非常重要,关键是在新君人选上,必须征求子家羁的意见。”

按理,这是一个肥差,迎回先君灵柩,同时又将鲁国重用子家羁的消息透露给子家羁,并亲迎他回国。

子家羁一回国担任卿大夫,当然得感谢自己。另外,如果自己能够与子家羁商定新君人选,自己又立一功。

叔孙不敢哼着小调就去了晋国乾侯,一切杂事都由手下张罗着去办,自己只要去见见子家羁即可。

谁料,叔孙不敢亲自登门求见子家羁,却听子家羁在家里哭丧。

这是一位臣子对已经去世国君的忠心,根据规定,当臣子为先君哭丧时,任何人不得打扰。

叔孙不敢只好退出,另挑了一个时间点,中午,去拜访子家羁。

结果,这一次又正好碰上子家羁在哭丧。

叔孙不敢只好再回来。

叔孙不敢研究了一下,发现子家羁貌似每个时辰都在哭丧,这不合礼啊。

因为根据礼制,先君去世,你子家羁作为臣子,根本不需要每天哭丧。哪怕是要哭丧,也只需要在清晨和晚上哭丧就够了。

为何自己每次去见子家羁,子家羁都在那里哭得地动山摇般伤心?连中午都在哭?

原来,你子家羁不想见老子啊?

叔孙不敢郁闷了。但他奉了季孙意如的命令,如果不和子家羁把迎回先君灵柩这样的事商议了,自己是不能随便作主意的。

叔孙不敢干脆就自清晨至晚上一直呆在子家羁门口。

叔孙不敢是堂堂鲁国卿大夫,而子家羁则是鲁国流亡大夫,从身份上讲,两人地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总不能一点面子也不给吧?

子家羁实在无奈,只好派家臣张三与叔孙不敢见了面。

张三按子家羁的吩咐实言相告:“奉家主之命,张三前来见大夫。家主说,不是羁不想见大夫,而是羁不知道如何见大夫。

大夫想想,羁跟随国君离开鲁国时,您还不是卿大夫。如今,您在没有得到国君命令的情况下,居然就成了卿大夫。

如果羁以卿大夫的规格来接待您,则有违先君之意,非为臣之道。如果羁不按这个规格来接待大夫,那是有损大夫的地位。

羁内心着实纠结与为难,只好选择干脆不见大夫。”

叔孙不敢一听,这是什么话?纯粹就是不愿见老子的借口嘛。

但叔孙不敢不想开罪子家羁,只好派自己的家臣李四去见子家羁。

李四对子家羁道:“奉家主之命,李四前来见大夫。家主说,公子衍、公子为等人,是群臣不能侍奉国君的罪魁祸首,正是他们兄弟几个,离间国君与季氏,导致了这个局面。

如今国君薨了,群臣认为,如果能让公弟宋主持社稷,那是鲁国之幸。所以,不敢带着群臣的愿望前来听取您的意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