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497章 治理中都1:孔子是如何治理中都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7章 治理中都1:孔子是如何治理中都的?

第三大举措,安置游民。孔子认为,中都虽然游民甚多,导致治安混乱,盗贼、乞丐遍地都是。

但如果给予这些游民以稳定的居所、工作甚至土地,将这些外来游民都吸纳为新中都人,那这些游民完全可以成为中都建设和发展的新生力量!

人口,是当时最重要的资源,甚至是战略资源。

尤其是春秋走到了这个时候,因战争规模的扩大,有权利参战的,不再限于源于贵族血统的国人,甚至有不少国家已经在必要时将平民奴隶都征收为士兵。

孔子的眼光很毒,他没把游民当成废品,而当成了宝贝!

孔子下令,修建各地定居点,分配给游民居住,并定期分发一些钱粮。

第四大举措,发展农业。经济是本,农业是经济的本。孔子任命冉耕为扩大耕地开发的具体负责人,发动中都上下开发土地。

同时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开渠凿井,整修沟渠,加固堤防,提前作好抗旱防涝。

孔子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桑的政策,下令将原有过重的耕地税改成十一税制,极大提升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再加上当年中都无天灾人祸,中都收获了一个丰收年,中都粮库堆满了粮食,人人喜气洋洋。

第五大举措,举办工场作坊。孔子任命宰予为具体负责人,将中都世家技术人才和游民中懂工艺的人集中起来,兴办了一系列陶制、铁制、铜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作坊。

所产用具,不但供应中都各处,还与邻近城邑发展商业贸易,中都的工艺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还安置了一大批懂技术的游民。

第六大举措,节约民力。孔子下令减少民众劳役,实施一年三日徭役制,尽可能减少民力浪费。禁止不必要的楼堂馆所工程建设,尽可能节约财力。

第七大举措,减少税费。孔子下令取消市场各项交易税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取消入中都关卡税赋,鼓励商贸流通。

第八大举措,提倡节俭。孔子下令,中都官吏禁止穿丝绸之服,禁止比阔气讲排场,从自己开始,公职人员一律穿布衣,戴布帽,无特殊情况出外步行,少用车马。

严格规定公职人员的餐饮标准,裁减大量原本服务于各级官吏的服务人员,鼓励其回乡务农、经商、从事手工业。

第九大举措,设立乡校。不但贵族少年子弟可入乡校读书,平民子弟也可申请入学。优选中都有名望的贤士为乡学老师,鼓励言论自由。

第十大举措,宣传礼教。孔子亲自带着弟子赴中都各集市点和乡村宣讲周礼,倡导礼仪文化,推行忠、信、仁、义、孝、悌等儒学核心思想。

那有钱办事呢?

经济得到发展,邑库充实,税收增加,自然有钱了,有钱自然好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