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499章 司空孔子:在司空任上,孔子的政绩如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9章 司空孔子:在司空任上,孔子的政绩如何?

孔子还采取了鼓励产出政策,即在不同的土地上,倡导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山林的重点是育林养兽,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业;

川泽的重点是渔业生产,以及喜水作物的种植业;

丘陵的重点是玉米、薯类等耐旱作物等;

坟衍类土地的重点是传统种植业;

原隰类的土地依据其水源情况,有的是传统种植业,有的则是耐旱经济作物等。

此招一出,鲁定公也好,三桓也好,甚至鲁国的所有公卿大夫们以及基层百姓,都看得很清楚,孔子为国家赚大发了!

这一次,孔子专程赴鲁国历代国君墓地开展水利建设,这个水利建设主要是挖沟引水,以免墓区因积水而被破坏。

孔子下令,沿整个墓区外围挖一条深沟,并引沟至一洼地,在洼地建坝。

这就在墓区下方修建了一个小型水库,水库之水除了天降雨水外,主要还积流来自上方的雨水,包括墓区通过深沟引流的水。

水库除了可供下面耕地灌溉外,还为墓区增设了景致。

有山有水,鲁国公室墓区的风水也顿时为之一亮。

这项工程令鲁国上下都赞不绝口,但季孙斯赴现场看了后,非常不高兴。

季孙斯不高兴是有原因的,因为当年鲁昭公与季孙斯的父亲季孙意如矛盾很深,君臣之间爆发了严重的权力斗争,最终鲁昭公落败,被迫流亡国外。

鲁昭公在晋国乾侯去世以后,灵柩迎回鲁国,季孙意如下令将鲁昭公的墓与鲁国历代先君的墓隔离开来,意思是说你鲁昭公不配与鲁国历代先君葬在一处。

在孔子眼里,这是鲁国最大的礼崩乐坏典型行为。

你季孙意如一介臣子,怎么可以擅自将鲁昭公这样的国君之墓与鲁国历代先君之墓隔离开来?

当时,谁都怕季氏,谁都没敢说什么。

如今,既然国君将司空之职给了自己,那自己就得为国君做一件响当当的大事。

作为国家领导干部,当然得敢于担当!

当时,仲由劝孔子最好别惹季氏,但孔子把眼一瞪,批评仲由道:“子路!古之明君治国,以冢宰成就道,以司徒成就德,以宗伯成就仁,以司马成就圣,以司寇成就义,以司空成就礼。

遵从道,国家就能治理;遵从德,国家就能安定;遵从仁,国家就能和平;遵从圣贤,国家就能平安;遵从礼,国家就能长治久安;遵从义,国家就会有信义。

此乃施政之法。今为师蒙国君信任,官居司空,以司空成就礼。季氏违礼,为师纠正之,既是国家治理之需,也是帮助季氏改过之策!”

仲由听后恍然大悟,摸了摸后脑勺,咧嘴笑道:“敢情夫子不但敢于担当,还善于担当啊。”

季孙斯赴现场看了后,见孔子通过挖深沟将鲁昭公之墓与鲁国历代先君之墓紧密联结了起来,很不高兴。

这不是违逆了自己父亲季平子之意么?

所以,季孙斯在鲁定公安排的现场考察活动中,当着鲁定公和叔孙州仇、仲孙何忌等卿大夫的面,严肃质问孔子道:

“公然违抗前执政上卿季平子这意,夫子这是何意?”

季孙斯的语气很重,在一旁的鲁定公不禁手心里捏了把汗,心道:“孔夫子啊孔夫子,您为寡人做得够多了。

但不管如何,怎么可以做出令季氏不高兴的事呢?一旦季氏发怒,你这官不是做到头了吗?

寡人好不容易得您相助,一旦失去您,那寡人岂不是又要受季氏等三桓摆布?”

谁料孔子一点也不慌乱,他将季孙斯拉到一边,指着墓区悄声道:“上卿大人,你看,季平子这样将昭公与历代先君之墓隔离,这是严重违礼之为,不守臣道!

为此,季平子势必受到列祖列宗怨恨,甚至连上天都要迁怒于他。您继任宗主后,经历了什么难道一点也没有数吗?

丘今日之为,在丝毫不破坏季平之先前所行隔离之现状的基础上,用挖沟之策,重新将昭公与历代先君之墓相联,这是帮助上卿大人在改季平子之过。上卿大人,您看呢?”

孔子这番言论一搬出,顿时将季孙斯吓了一大跳。

对啊,鲁国百余年来,季氏家族权大势大,顿顿脚可使鲁国震三震,但先父季平子自从将强行隔离鲁昭公和历代先君之墓后,季氏经历了什么?

首先是家臣南蒯造反,再是自己这个季氏宗主,居然沦落到被阳虎架空并差点身死,如今又面临着家臣公山不狃不臣之心的风险。

只要不是个睁眼瞎,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上天在惩罚季氏!看来,这位孔老夫子讲得有道理啊。

那还不快谢谢孔夫子?

季孙斯当着鲁定公和公卿大夫们的面,向孔子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此时的他,已经确定,孔子是世间少有的治国之能臣。这样的人,不能再让他继续为国君一个人效力了,而务必要成为季氏的人!

那就给孔子足够的季氏之好吧!

“主公,孔丘先治中都,政绩斐然。今为司空,履职更为勤勉,各项举措有力,其成绩更是有目共睹。国家多难,正需要此等良臣辅政!

臣提请孔丘入行摄相事,共商国事,为主公分忧,为国家谋利!”季孙斯诚恳对鲁定公道。

鲁定公大喜,立即宣布孔子行摄相事。

行摄相事,虽不是卿大夫,但相当于执政大夫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