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综武:青城余人彦 > 第三百一十三章 整军经武立三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一十三章 整军经武立三镇

之后的一个多月里,余人彦全身心的投入到整顿兵马的大业之中,足迹走遍了自家掌控的一府七州所有军镇。

关于西夏方面,除了仗着自家凤翔郡王的身份收集情报,传递给明教和回部以外,偶尔还会派一些小部队袭扰辽国后方,策应西夏的进攻。

西夏几次派人过来接洽,希望他们父子可以出大军袭击辽军后翼。

可不管和父子俩谁接洽,得到的都有敷衍的答复。

余人彦整军每到一州,有花名册的军队,就先把花名册要来,派人逐个比对。

没有花名册的,就下令全军集合。

再派部下于军阵之中来回穿梭,将其中老迈瘦弱之人全部挑出来。

剩下的青壮,先举重物,考校体力,再绕营奔跑,考校速度。

力求将其中银样腊枪头的货色揪出来。

合格一项者,即可留用。

合格两项者,原地升一级,为军官。

要是有对自己本事自信的,还可以毛遂自荐,上校场展示包括骑术,刀矛,弓弩等各项技击之术。

优者,依自身所长,着重提拔。

挑出来的各军老弱则被余人彦单独编为一军,同时收缴他们手中的精良兵器,全部武装给经过挑选的精锐。

整军后各级军官的官职调整,余人彦按照各部拣选之后的兵力给予官职。

即剩下多少人,就当多大的官。

没有一个军官惨到手下全是老弱。

也没有一个军官强到手下全是精兵悍将。

没有军官因为此次整编而变成光杆司令,但基本都原地降职一到两级。

当惯了大官,对此现状不满意的,余人彦毫不客气,每人发点路费,滚蛋。

什么,不走?

你当青城派的摧心掌是假的?

除此以外,以前有过阳奉阴违,不遵军令,见仗按兵不动,甚至临阵脱逃事迹的军官。

严重的,一律处斩。

不严重的,也一律予以清退,赶出军中。

被挑拣出来的老弱虽然没有直接被裁撤,但人一多,其中自然就会有聪明人,总有人能猜出余人彦是什么意思。

不但以前逍遥自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真打起仗了,他们这些二等辅兵怕是还要被当了炮灰。

余人彦早就想到这一点,并且准备了安抚军心的法宝。

那就是给钱,给地。

之前的各军,大部分都是没有军饷的。

少数几支主力,如完颜陈和尚、郭侃等部,虽然有军饷,但少的也更像是意思一下。

之所以能维持下来,自然不是因为士卒们的思想有多高尚,肯给余人彦为爱发电白打工。

而是因为一直在打仗,而且战局顺利,始终有开疆拓土。

有战时给赏,还有攻城掠地之后的战利品撑着,才能撑到现在没有做那猢狲散。

说白了,本质上就是一个以抢劫为业的强盗型团伙,而余人彦和他爹,就是并列大当家,扛把子。

但是无赏便无罚,虽然省下了军饷,却一直立不起来规矩。

为了立下规矩,虽然军饷会成为治下各州府极为沉重的负担,但余人彦还是打算正式开始实行军饷制度。

骑兵、精锐弓手铳手,一月二两银。

普通战兵一月一两五钱。

挑拣出来的老弱辅兵则是每月一两。

至于给地就简单了,直接从治下倒台的契丹权贵那里接收就是。

包括骑兵、弓手在内的正兵,按以往功绩,每人十亩到二十亩不等。

老弱辅兵,也按以往功绩,每人五亩到十亩不等。

靠着撒钱,余人彦在各州府的整军无往不利。

不但安抚住了军心,也让他余大帅的影响力快速传遍全军,比自家老爹老帅的名号还要响的多。

余人彦趁热打铁,下令裁撤之前包括凤翔军、秦凤军在内的所有番号编制,各部兵马原地改编。

同时定下新军制。

十人为一什,设十将一人。

五什为一队,设队率一人。

两队为一旅,设旅帅一人,直辖亲卒两人。

五旅为一营,设营指挥使一人,直辖亲卒十人。

两营为一都,设都将一人,直辖亲卒三十人。

三都为一军,设领军一人,直辖亲卒百人。

再往上,最大编制,三军为一镇,设统制总兵官一人,直辖亲卒千人。

另外每镇还有三旅军法督,设督军官一人,下辖三百军法督兵。

以上各部,算上各部副手辅官,一镇官佐加上正兵,差不多有一万一千出头。

精锐新军编了三镇,分别由完颜陈和尚、郭侃、司马卫担任统制总兵官。

除此以外,老弱之卒也编了两镇,分别由丁坚、施令威担任统制总兵官。

士卒们人人发饷,各个拿地,欢喜的不行,不过军官可就未必了。

毕竟谁被砸了饭碗都不会高兴。

于是就有军官私下串联,想要鼓动士卒啸乱,阴了余人彦。

不过得了好处的士卒不愿意打,转手就卖了昔日的上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