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综武:青城余人彦 > 第三百四十三章 禁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鲜出炉的成国公郭侃为主帅,大荔侯司马卫为副帅,另辅以将领数员,率军一万五千,并契丹降军一万五千,合计三万兵马,挥师东征。

负责向东攻取商州、陕州、同州、解州、河中府等地。

登基大典之后,萧峰就被正式封为漠南王,担任契丹余部的首领。

但现在关中未定,仍需兵马征战,所以萧峰还没有率领契丹部众北上漠南,而是分为数股,暂留长安附近,候令从征。

降将之中,庞迪、张良弼、史泳、曹记僧四人,辅以亲军营郭禄大、郭蛤蟆兄弟,率本部兵马,并一万五千契丹降军北上。

负责向北攻取环州、庆州、怀德军州、定边军州、保安军州、延安府等地。

按照爵位的赏赐,降军将领的组合,本来应该是五虎,而不是F4。

不过考虑到李处能能力一般,有可能会拖后腿。

考量之后,还是暂时踢出组合为好。

东征北伐的两路兵马,相对于各州府的辽军,不但有兵力优势,战力优势,装备优势,士气优势。

更有以辽国逊位天子耶律延禧名义颁布的投降诏书,和辽国朝堂文武诸公所写的拉关系书信。

所有buff都叠满了,又有一众青史留名的将领统率兵马。

这场统一之战,看着声势大,其实压根没什么硬仗可打。

大部分地方,就是武装接收而已。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余人彦白天除了等捷报,就是一心扑在大周新朝的建设上。

到了晚上,就和耶律燕,以及从华山赶来的岳灵珊,从凤翔赶来的梅兰竹菊四姐妹一起,为余家皇朝的血脉延续而艰苦努力。

生活可谓是充实得很。

朝野上,秦州刺史阿合马,虽然是蒙古奴隶出身,不是余家的老底柱出身,而且其在秦州的官声很不好。

但不可否认的事,这家伙的敛财能力和理财能力都很出众。

残破的秦州,愣是让他刮出油水来了。

放眼整个关中,这份找钱的本事,都是最顶尖的。

本着论才不论德的想法,余人彦下旨,把阿合马抄家,家财充入国库,然后将其调来长安任户部尚书,为他找钱理财。

前辽参知政事李处温,因为早就和余皇帝暗通款曲,虽然也是官声一般,但还是被封为刑部尚书。

耶律楚材因为有真本事,再加上耶律燕这层裙带关系,被封为礼部尚书。

大辽已成过往,为家族计,耶律楚材接受了这个认命。

其余三部,因为余人彦手里缺乏可信可用的官员,只能暂时空悬尚书之位,只设侍郎和各司郎中属官办事。

真要是出现什么疏漏,直接把这些侍郎、郎中之类的小鱼小虾砍了祭旗就是。

应对的说法早就想好了。

不是余皇帝不圣明,任用了奸佞,全都因为三部主官空悬,这些小鱼小虾没有上官看管,时间长了,这才变了心性,变得无法无天。

总之一句话,皇上在用人方面,绝对是圣明的。

没多久,东征北伐的两路兵马陆续传回捷报,朝中六部也开始正常运转。

一切顺利之下,余人彦又开始了对禁军的改编扩充。

禁军驻扎在长安城,负责城防和皇宫宿卫,是皇帝的直属力量。

对禁军,余人彦自然是上心的很。

余人彦敲定的禁军编制中,对辽、宋、清等国都抄了一点,并且将禁军更加细化,权利更加平衡。

禁军初定为两万人,总体分三部分。

分别是负责城防和随驾护卫的侍卫军一万。

负责城中治安巡守的巡防步军七千。

还有负责宫内宿卫的殿前军三千。

禁军三军,三个统帅都是虚设,实权不大。

下辖编制中,最高的,也只到下辖两营的千人“都”这一层面。

如此,禁军权力分散,“有心人”难以集成兵权,更难对他的皇位造成威胁。

起码不至于人家把城门或是宫门一关,就落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下场。

禁军兵员大部分都是现成的,分别来自亲军营,司马卫镇部分留守兵马,以及熙州东征之后,沿途收降的州县兵马之中的精壮。

不够的缺额,则是招青壮良家子从军,先搭起架子,以后再慢慢训练不迟。

军械这一块,耶律洪基在熙州留给他的老底子,目前还够吃一阵的。

再加上长安城中的储备,装备两万禁军,绰绰有余,完全不用余人彦为装备操心。

两万禁军,千人一都,分号:

羽林,虎贲,万骑,铁骑。

天威,马前,落雁,控鹤。

效节,骁果,黑云,武勇。

横冲,拔山,爪牙,奉节。

捧日,护圣,神武,银鞍。

为了彰显皇权君威,让禁军听着更具霸气,余人彦把能想起来的军号都翻出来了。

择优之后,定下了这二十都禁军的军号。

每都下辖两营,则分别以左右相称。

如羽林都,就是下辖左羽林营,右羽林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