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逢君闻见花开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千年古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什么?”这次换赵遵不理解了。

“先帝起兵的时候不过一县之地,千把军队,乱世中只能勉强自保。后来先帝加入一支实力强大的义军——青山军,得到了青山军首领宋宛的赏识,委以重任,先帝在之后的中原混战中崭露头角,宋宛很识时务的把义军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先帝,不久宋宛就病死了。先帝执掌青山军,以其为根基终于统一了天下。登基之后先帝常怀念宋宛昔日的恩情,对宋家的后人格外恩待,封宋宛的独子宋辰为青山公,世袭罔替,并赐予‘永不加罪’的特权,钱财自不必说了。”

“三星观与宋家有关?”

“是,宋宛死后灵位便一直供奉在三星观内,算得上宋家的家庙。先帝下令地方官员不得干涉观内事务,不得征收赋税,并赐予了很多土地。五十年了,三星观默默无闻,但先帝的旨意还在,不可轻动啊!”

“宋师是宋家的第几代宗主?”

柳絮皱起了眉:“你认识宋师?”

“告诉我他是第几代?”

柳絮叹了口气:“宋师是第四代宗主,也是历代博山公中最有能耐的一个,能文能武,却没有实职,不过他善于交际,人脉很广。羽林军名头不小,可无旨意常言也不敢去查他,我们何必替他人火中取栗啊!”

赵遵笑了:“你还说我和老周圆滑,你更甚焉!”

柳絮钻进了他的怀里:“我是担心你,你可是咱们骁骑军的靠山,也是我的靠山。我们的实力还很弱小,犯不上和这些大人物斗!”

赵遵心道不是我想招惹他们,是他们不放过我啊!这次常家和羽林军替自己挡了枪,若不帮着他们渡过难关,下次以自己和骁骑军实力如何斗得过他们!

一夜无眠,转天一早张泽带着二人向崤山南麓进发,越过一道山梁,三星观出现在了眼前。

“好一座壮观气派的古刹!”柳絮赞叹道。

张泽道:“方圆百里内三星观是数一数二的大道观,只是位于崤山南麓,与山阴那边属于不同县域,因此崤山县的百姓倒不如南边几个县的百姓来得多。”然后一指正在山林中忙碌的农人,“附近的山野和田庄都是三星观的观产,道士们忙不过来常雇佣附近村民代为打理。”

柳絮道:“开国之初先帝论功行赏封了太多的爵位,赏了太多的土地,天下的良田毕竟是有限的不能都赏给了大臣,可已经封出去那么多了,导致后世的有功之臣无地可封,鲍相和陈太尉这样的股肱之臣食邑将将过千,不少久经战阵的将军打了胜仗只能加官加俸,却不给封地了!”

赵遵指着自己说:“我这食邑千户的泗水侯,说起来也是名不符实,不过是沾了先父的光!”

柳絮撅起了嘴:“你这人真是的,明明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还这样说!”

赵遵道:“你说的是实情,我说的也是实情。历朝历代的前期统治者如何处理与开国功勋们及其后代的关系都是一门很大学问,这些功勋开国时都立有大功不能不封,但权力太大势必引起皇族的忌惮。矛盾短时间内激化会出现汉初时韩信、彭越之死这类的杀功臣的事件,若矛盾来的不快,开国功臣第二代第三代开始便渐渐没落失去对皇权的威胁,皇位的继承者仁慈的话给他们保留一些特权,联个姻什么的把他们养起来看起来,过个几十年也就废了。可我朝比较特殊,老一辈的功勋还没完全凋零,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当今圣上手下又出了一系列的能臣,皇权与开国功勋之间的矛盾倒没有激化,反而是新旧贵族之间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当朝三公封邑不及一个功勋四世孙封邑的多,说得过去吗?而这些功勋的后代看着一个个后起之秀出现在朝堂上,能不慌吗?怎一个乱字了得!”

柳絮道:“我倒也想过这些事,但终是阅历不足没你看得透彻。朝廷的用人有些时候真是让人看不懂,就拿宋师来说吧,有点真本事,当个太守欠点火候,给个司马,再不济补个县令的实缺还是没问题的。可堂堂一个公爵在家里蹲了三十几年,要说不是被有意打压,我还真有点不信。”

张泽听不太懂两个人高深的讨论,不过熟知民间疾苦,叹道:“良田山林都归了富贵人家,他们穷奢极欲,饴糖水漱口,拿蜡当柴烧,却不肯拿出一文钱接济穷苦,一门心思的兼并土地,逼得穷苦人流离失所。我们村新来的几户人都是日子过不下去了,逼着贱卖了土地后逃难来的。不光是富人官员,连道观也占着千亩良田,把原本的自耕农变成了佃农。二位,没了土地,没了收获,农人怎么活?”

赵遵闭上了眼,太平盛世的背后底层百姓活的依旧如此艰辛,稍微遇到点天灾人祸就家破人亡,何况乱世,那时的人命如同蝼蚁啊!

说着三人来到了三星观山门前,正值午时天清气爽,来拜神还愿的香客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南方和西方的大路。赵遵他们拴好坐骑,顺着人流进入三星观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