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奇幻 > 神亦星编 > 第三十七章 天心大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十龙基本已经判断出,此宇有足够的资格通过这场真正的龙择。只是,在宣布这个极其重大的决定之前,十龙还要最后考察一番,以消除最后的一点顾虑。人类,请向十龙详细阐述你们对仁的理解。这就是这场真正的龙择的最后一关。央火,你们愿意吗?”

央火说道:“当然愿意。不论是从为了通过这场真正的龙择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分享并砥砺我们人类对仁的理解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十分愿意详细阐述人类对仁的理解。熊宇真,你来说吧。”

熊宇真说道:“好的。只是,我们人类关于仁的理解如此丰富繁杂,我现在猛然间从何说起好呢?央火,我现在有点迷乱。”

央火说道:“熊宇真,还记得上次我们举行的那场论坛吗?”

熊宇真说道:“你是说那场分享仁之观念的人二论坛?”

央火说道:“是的。熊宇真,你就接着那场论坛上分享的观点,继续往深入处说。当然,最好是深入浅出。”

熊宇真说道:“好的。

那就从仁在人类文化之中的生发义说起。二人相会而礼,言益近,情真,关系乃亲。在人类的文化初源之中,人们大概就是从这种最为质朴的人际关系角度来理解仁的,定义仁的。所以,《说文解字》上说,仁,‘亲也,从人从二’。这大概就是仁最初的生发意,也就是人际关系的萌芽义。

从这种人际关系上的萌芽义开始,仁被继续引申,提升到了爱的层面。仁者,爱人。这是人类最为熟知的对仁之观念的解释。从人类的古昆时代开始,从人类系统性地建立起儒文化的时候开始,人们就认为仁的最本初意义就是爱,是亲类之爱,亲族之爱,亲与之爱。而这些观念也就成了儒文化之中对仁这一核心思想的基本表述。

人类有许多美好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形式。但在这许多的美好情感和人际关系形式之中,人类独独选取了仁这种情感和人际关系方式,将其擢升至最值得珍视的情感之地位,将其标扬为最值得奉行的人际关系之位置。由此可见,慧脉灵明的人类,必然是发现了仁的珍贵价值,体验到了仁的高尚情理。

推己及人,乃是发心仁爱的天然形式。所谓推己及人的意思就是,由血缘所生的亲缘之爱,推及没有直接血缘的对象,而生亲与之爱,生仁爱,进而再推及更多的关系更疏远的人,生出亲族之爱,亲类之爱。最终,这种仁爱之心,可以推及所接所待之每一个人,推及所有良善之人,达至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泛仁尚义,达至博爱之仁。而推己及人,就是生发博爱仁心的天然方式,是人类之群类性的天然善德。

人们甚至认为,慧脉灵明者可以将这样的天然善德推出人类的族类范畴,而及于草木鸟兽,苍壤万类。其仁心广大,如辰如海,可容天地玄黄,能纳宇宙洪荒,终至于与天命成其大同。

而如此广大之仁心,其所发所源,不过一点仁心之种。天命是所有生灵的共命,而仁心就是这共命的初心。仁心遍具,出于自然,随处可萌,随处可观,随处可映。仁心萌于禾草之梢,萌于露晖之芒,萌于雷鞭之末,萌于春雨之滴,萌于彬礼之睐,萌于天心之恻,萌于善德之隐……

人心天然具有仁性之根种。只不过,有人心质浑浊,昧了此心此性,尚不自知,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个愚夫蠢汉。有人心质含混,也觉出此心此性,只是守不住此心此性,坠了世相洪流,只能随波逐流,终究可惜了这点机缘。有人心质璞净,观见此心此性,便觉珍贵可亲,遇人待物无不清楚分明,知行知止,知善知恶,知从知检,自持自省,做得个可赞可亲之人。更有人心质通明,此心此性,卓然灵耀,遇人观物,仁爱自然流衍,感召四处,得善者敬,得混者佩,得恶者畏,使世界多显几分亲爱,成世间一段佳话。

正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萌于柔软的心恻,但生生不息,澎湃不止,自强不弃,终至于拳石华岑涓滴沧溟。所以说,自强曰仁。人而有恻隐,恻隐而生爱,爱己爱人而发心自强,自强而仁人,以其利己利他而推成仁之大德。君子以其自强不息而仁及胞与,择善立正,养气浩然,襄世间仁极,故能高标阳道,胜出万恶平衡之阴道一筹。仁,始柔弱,而终刚强,如同昆阳照岗,如同大江划地,如同火树烛宇,如同东皇宙世,为凡间第一伟力,无他能胜之。便是那至上神兵神亦,也必须仁心浩满才可运使。

仁为五德之首。义、礼、智、信,皆为后天发之德,唯仁为先天发之德。有人天生显仁,有人后天习而彰仁,更多的人无缘与仁。仁之德行是稀有的,更是珍贵的。人皆有仁德之性种,但为亿兆尘垢戕贼于此碌碌凡世,于密密红尘之中劫爱混沦,心性为之鳞伤遍累,未必有仁心生发之机缘。但,这不妨碍每个人都向往并实现仁之次现尚德——博爱。仁有三维,曰自由、平等、博爱。唯其有自由之心,方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唯其有平等之心,方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其有博爱之心,方至推己及人,天心大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