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他想想,现实哪有可能啊。
“老杨,车子都准备好了,一路要小心!”
恍惚间,背后传来杨小涛的声音,杨佑宁立马回头看了眼,随后笑道,“放心吧,这种场面也不是没见过,没啥事。”
杨佑宁说的轻松,但心里明白着。
灾区工作,绝对比想象的要艰难。
“翟厂长!”
杨小涛又跟翟静打个招呼。
凭借王主任的关系,两人算是比较亲近,私下里的时候,都是叫翟姨的。
不过眼下这是在机械厂,还是正式称呼的好。
“听说你领养了一个女孩?”
“嗯,小名叫苗苗,大名杨建华,今年六岁。”
“这么小啊,唉!”
翟静叹息,也没多问孩子的事情,转头说起工厂的情况。
两人在一旁简单说了几句,这时候也不便多说,很快刘怀民等人也凑过来,众人见面后,便跟杨佑宁告别。
杨佑宁平时有些矫情,可现在灾区情况紧急,也不多啰嗦,车队准备好便上车出发。
等车队离开机械厂,其他工厂的领导也陆续离开。
杨小涛在大门口将人送走后,这才跟刘怀民回到机械厂。
杨佑宁离开后,负责的任务就需要他们来分担。
杨小涛也没办法,少了一个人,还是工厂的厂长,一般人还真分担不了。
回到办公室,娄晓娥就将一摞报告文件抱过来。
“这么多?”
娄晓娥翻个白眼,“这还多?也就才一天的!”
杨小涛低头看了看自己桌子上的文件,不由叹气。
“怪不得老杨的头发越来越少了呢。就这样,整天坐在办公室,能行吗?”
说着起身活动身体,往外走去。
“我先去车间看看生产恢复了没!”
娄晓娥还在想着杨厂长的头发确实比以前少了,可这跟坐办公室有啥关联?
应该没事吧。
只是不等她问清楚,就发现人已经没了,登时反应过来。
“你…”
“你就是想偷懒!”
反应过来,娄晓娥没好气的喊了一句,却也无奈,谁让她是秘书呢。
“怎么就摊上这么个领导啊。”
......
离开办公室,杨小涛还真没偷懒。
先是去了各个车间查看生产进度,其次就是安全预防情况,后续还不知道有多少次地震,也不清楚地震的规模是大是小,但可以确定的是,有备无患。
只要预防措施到位,只要工人警惕性时刻保持,就能避免悲剧发生。
至于可能出现的损失,机械厂也做了准备,能够尽快恢复生产。
车间看完,杨小涛又去了后勤转了一圈,各个部门过了一遍后,机械厂的大体情况杨小涛已经了解个七七八八,心里也有了主意。
当下,机械厂还是按照先前的任务执行,各车间遵循任务生产,各部门互相配合。
可以说地震对总厂的生产影响并不大,按部就班的进行。
可等杨小涛回到办公室准备拿着饭盒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刘怀民就匆匆找上门。
“小涛,我刚接到上级电话,要召开动员大会,你赶紧跟我去一趟。”
杨小涛一愣,立马接过娄晓娥递过来的文件包,下楼上车。
“动员大会?救灾的?”
“十有八九。”
“咱们机械厂还能出啥?”
刘怀民摇头。
两人都猜到了一些,但都觉得机械厂除了出人还能干啥?
现在灾区要的是物资,是粮食,是帐篷,他们这些顶多那点物资出来,可两次过后,库存已经去了十之七八,就是当月的工人福利都取消了。
剩下的也到来安全库存,要是搬空家底,机械厂吃什么?
到时候正常运转都会很难。
毕竟工人也是人,还要养家吃饭。
虽然在革命的指引下,饿着肚子也能干活,但那样的不确定性太多了。
尤其是机械的操作,人在虚弱的时候,精神无法集中,是要出事故的。
这样下来,工人生产降低,完不成任务,影响革命建设,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每况愈下。
两人在车上都没多说,但心里想的都一样。
机械厂必须要维持正常运转,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进入恶性循环。
不过他们也明白,自己都能看出来的情况,上级领导肯定也会看出来。
要维持稳定,就得维持当下的局面。
车子来到一处小楼前,杨小涛下车后,就看到大门口处执勤的士兵,还有旁边墙上挂着的木牌子。
‘抗震救灾统筹处!’
不是动员大会吗?
怎么就成统筹处了?
杨小涛看的直皱眉。
刘怀民也看到了牌子,然后跟杨小涛对视一眼,随后往里面走。
前面后面还有许多人正在赶来,其中不少人都面熟,不过这时候大家都心里揣着事,看到后只是点点头,没有多说。
等两人来到大厅后,就看到两侧的登记人员上前,询问登记后,就给两人发了两张准入证,并且有工作人员带着进入其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