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文搏觉得自己的性子越来越沉稳了。
不沉稳不行,会被这两个家伙气死。
比如翁师傅,他一方面是年纪大了反应记忆都下滑,很多时候文搏跟他讲了之后他好像懂了,可是下次还是会犯下相同的错误。不是翁师傅不用心,而是他之前学的东西和文搏教的有很多理念不一。
例如说拳法,别看大伙都说练拳练拳,实际上翁师傅的功夫施展起来大半不是用拳头打的,而是用掌根、手刀来进行打击。
这个问题文搏一直很疑惑,多次纠正之后翁师傅还是习惯性的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攻击。
结果就是文搏让他跟一线天比划,翁师傅明明臂展跟一线天相差不大,但是一线天永远能打中他的时候翁师傅还差了一点儿距离——就差在出拳和出掌这一块。
最后文搏悉心研究弄明白了为何翁师傅的武学路子喜欢用掌打,理由很简单。掌根击打不容易伤到手腕、拳峰,手刀同样如此。只有能够攻击到胸腹、躯干等位置的时候翁师傅才会选择用拳,这是传统武学流传下来总结出的经验,翁师傅不过是墨守成规罢了。
然而文搏的格斗理论是现代的,都是在有拳套保护下为了发挥最大威力研究出的攻击方式,不用担心拳峰手腕受伤。光是一个有没有拳套就让一门功夫有巨大的不同,多了一寸拳头的距离,那可以形成的变化和之前简直天差地别。
于是文搏为了纠正诸如此类的细小问题,不得不沉下心钻研现代格斗体系和传统武学的差异,为翁师傅掰开了揉碎了讲解。这样一下来,翁师傅觉得自己提高很快,平时吃饭睡觉都要戴着个拳套,行走坐卧更是要用小跳步,走在路上没事肩膀脑袋还得晃荡两下,用他的说法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练成宗师。
文搏随他去了,反正陈识做的拳套他们拿了不少,就算翁师傅敞开消耗估计等他们分别之时还会有剩。
实际上翁师傅不知道的是,不仅仅他自己功夫提升,文搏同样在研究现代格斗与传统武学的差异中获益匪浅。因为他要是吃不透翁师傅练武以来为何会形成与他不同的理念,就没法好好教徒弟,所以反倒是文搏在授业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武学的梳理认知,让自己同样是突飞猛进。
不知不觉间,翁师傅根本没把自己的功夫教给文搏,但是文搏就靠着每日跟他讲解演练,学去了翁师傅一身本事,最后反哺蟒形拳,把熟练度都提高到了87%。
文搏时常暗想,哪有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照他这样教徒弟,自己进步永远比徒弟快,本身基础又要胜过徒弟,岂不是徒弟永远也追不上他了?
没法子,智力的提高虽然没能让文搏拥有科学家、战略家一般的知识与远见,可学习能力真是实打实的提高不少。比照学功夫这一块,文搏觉得自己如果愿意沉下心研究别的项目,或许也能获得不俗的前途。
可文搏同样知道,那些开创性的人物不仅仅是脑子好用,还在于他们能够抓住那灵光一闪的瞬间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文搏觉得自己在武学上或许有这样的灵光,可是放别的地方,比如阴谋算计,比如天文地理,他能够学得很好,但是永远做不成再创新高的开创者。所以文搏还是将心思放在功夫上,其他的东西有兴趣有必要可以去学,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分心。
说完翁师傅,再说一线天。
能被宫宝森和李书文同时看中作为关门弟子,一线天的天赋才情自不必说,他的身体条件也极为适合练武。一线天比翁师傅还略矮一些,但是两人臂展差不多,上半身又更短,这意味着他手长、腿长,在老一辈武术家眼中,这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同时爆发力出色,耐力同样优秀,肌肉质量高,看上去线条不算很出众,但是力量上比翁师傅略胜一筹。照文搏的话说,你这不是练柔术的顶尖料子,练站立格斗成就会更大一些,放在后世,打个小级别的拳王出来都很有可能。
文搏也没忘记说了要教人家新创出来的蟒形拳,这些时日大部分时候还是跟一线天拆解柔术与摔跤技巧。
其中摔跤方面一线天有浅层次的涉猎,懂怎么应付一般的摔跤,但是本身的主动摔倒控制能力几乎没有。文搏主要就是教他如何发挥身高臂长的优势将对方拉入到地面战当中。
“你看,假如你和翁师傅对敌,他知道你拳脚犀利,肯定会防着你出拳出脚,但你这时候出其不意,弓步下潜疾进扯他脚踝拉倒,或者是贴身出拳让他防御的时候直接抱住摔倒,再用我教你的控制方式进入到骑乘姿态,不管是打他还是锁他,都已经胜券在握了。”文搏说的很细,一线天也觉得自己懂了。
然后他和翁师傅比武的情况是这样。
两人隔着距离试探出拳,一线天练的八极和形意,都是极为刚猛的路数,又年轻力壮,打上两拳逼迫翁师傅不得不加强上身防御。于是一线天按照文搏指示突然变招摔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