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性子就应该像这钱塘江的潮水一般,不论你天地如何改变,潮水总是如约而至,如期而返。
正如天道,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文搏竟是直接触碰到了第三次境界“眼前此刻”的真意,虽然如今做不到,可是对于“入微”的把握他已了然于心——所谓有为与无为皆是“入微”,看穿之后能应对一切变化做出反应事入微,看穿对手之后不做任何变化让对方不得不因你而改变也是入微。
在不嗔眼中,文搏就像钱塘江中一块小小的顽石,在道信大师如同巨浪的达摩手笼罩中再无一丝反扑余地。
可是顷刻间文搏气势一变,巍峨耸峙如亘古犹存的海崖,哪怕海浪再大也盖不过他的峰峦。
文搏回顾自己经历过的一切,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诱惑与逼迫,也在各种危局下进退不得,他的朋友兄弟们或聚或散。
在东瀛匹夫一怒刺皇杀驾,在辽东犯上作乱割据一方,在九州鹰旗飘扬铁甲依旧,从始至终,文搏都没有失去本心——习武就是为了心中一口不平之气,这口气不散,他岂会败!
一首偈语被文搏借用,随口颂道,“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不管世道如何变化,我就是我,只为鸣一口不平之气,荣辱与我何加焉?
并指如枪,文搏阖上双目,身如巨弓绷紧,顷刻间悚然发动。
“轰!”潮水拍击在岸上,掀起浪花将岸边之人打湿,也不知是巨浪涛声还是两人真气相撞发出的巨响,但是场上局面已然分晓。
两根指头点在道信大师掌心,仿佛毫不着力,道信大师忽的收回双掌合十,看向掌心一道红印,再不遮掩身份,口颂佛号赞道:“阿弥陀佛,受戒为破戒,杀生为护生。不嗔禅师,非我惫懒,实不敌也。”
说罢,道信大师哈哈大笑,扬长而去,徒留下不嗔沉默无言,良久之后躬身拜别,竟是一言不发。
文搏好似没有注意到两人离去,他凝视着钱塘江的潮汐涌起,心中百感交集。
道信大师从头到尾对自己都没有杀意,甚至对文搏的行为颇有赞许,于是亲身前来既是推脱不了净念禅宗的要求,也是为了给自己上最后一课,甚至不惜为此承担净念禅宗的不满,着实让文搏铭记在心。
好在如今文搏彻底晋入“入微”之境,天下之大,尽可去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