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原因还是,侯爵虽然不能世袭罔替,但是侯爵降级为伯后,是允许世袭罔替的。
郑芝龙如今得封的侯爵,正是亭侯。
至于凭借着从龙之功,从伯爵晋封侯爵,在座的大部分将校全都心知肚明。
他们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这样的从龙之功。
陈望起于寒微,荫萌靠的是大同曹氏,晋升则是靠着陈胡两氏的子弟为骨,只有周遇懋等少数的嫡系人马日后可能直接晋升为侯爵。
他们这些后续在大局将定之时才加入进来的人,却是难以就此跨越爵位之间的鸿沟。
想到这里,厅内的一众将校皆是目光灼灼。
军功,就是一切。
荣华富贵,光耀门庭,封妻荫子,想要这些所有的一切,唯有军功!
所有人的心中都清楚,这一次的西征,挂帅之所以是胡知义,这个他们并不了解,甚至此前与他们并没有多少交际的人,最深处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李自成如今麾下号称大军三十万,但是实际上能打的就那么几万人。
而陈望这一次直接调动了大军三十万,胜负早已经注定。
胡知义是陈望的堂弟,一直跟随在陈望的身侧南征北战,而后陈望离开汉中府后,是胡知义一直以来稳定汉中府的局势,镇守后方。
陈望这一次让胡知义作为西征的主帅,正是想要用收复川陕的军功,让胡知义得以晋升侯爵之尊。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的心中在最初的时候,确实都有些许的不忿。
他们都知道胡知义是最早便跟随着陈望的人,也知道他是陈望母氏的人。
但是他们大部分人从来都没有见过胡知义,胡知义现在为止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也不过是数败李闯,何以与他们南征北战的赫赫军功相比。
但是就在这短短的月余之间,胡知义却是压下了这一切的潜藏不满。
将近二十万的大军在胡知义的调度之下竟然井然有序,毫无混乱。
前锋出关,连败顺军一十七阵,无一败绩。
这样的调略,这样的武功,足以使得众人心悦臣服。
在胡知义的调略之下越久,众将的心中便是敬服,彷佛回到往昔仍在陈望的统筹之下。
他们只需要坚定的执行定下的战略,哪怕是临战出现变故,也总能得到及时的回援,从未置之于生死的险境之中。
哪怕是左良玉,也不得承认,他确实比不过胡知义多矣。
当初带领五万大军北进青州之时,他指挥如此之多的部队,已经是力有未逮。
而胡知义却是指挥统筹着近二十万的军兵,还兼顾着另外两大战区的十数万兵马仍然游刃有余。
“十月二十五日,陈留伯领汉中镇第二、第三两师四万兵马,已至凤县,预计三日之后,抵达大散关外。”
“锦衣卫驻陕西右千户所情报,大散关仅有守军一万五千人,凤翔府内各州县驻兵不过万人。”
厅内的右首,一名身着绯色锦袍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手执着文书,禀报着各地的军情。
如今锦衣卫已经完全被情报司所取代,除去设在各地的千户之外,根据地域,锦衣卫又设下了数个大的辖区,以管辖相邻诸省的锦衣卫事务,是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司。
三十四万的兵马并非是经由全都从潼关西征,被胡知义划定成为了三大战区。
汉中战区胡知义留下了汉中镇第三、第四两师,由陈留伯左光先统带,是第二战区。
“十月二十三日,忠武伯率四师之兵五万人,攻入成都府内,破绵州,大败顺军,斩首级一千八百九十五级。”
“顺军大将刘宗敏领主力兵马五万众,自川南回师,屯兵德阳。”
“十月二十六日,勇毅伯领兵一万五千人出川南,进抵成都府最南端内江县外,正与敌相持。”
四川是胡知义划定的第三战区,忠武伯是马祥麟的爵位,而勇毅伯则是侯良柱的爵位。
侯良柱虽无赫赫军功,又是明庭旧将。
但是侯良柱在成都沦陷,诸府皆降之时,孤身奋起,散尽家财,一力支撑起了整个川南战局。
所以陈望议定之后,封侯良柱为二等伯爵,封号勇毅。
“十一月初一,姜镶奉命分兵,以副将王辅臣为先锋,分兵一万五千人,经荣城过韩城,已入西安府内。”
“顺军震动,军心浮动,闯逆分兵两万,由祁总管所领北上以抗。”
空阔的厅内,锦衣卫属官的声音回荡着,将各地的军情一一禀明。
“我军已经扫清潼关西侧闯军诸堡,肃清华阴沿线。”
“李自成兵二十万,自华阴东郊,沿朝邑、赵渡镇、葫芦三地设防。”
“朝邑、赵渡镇两地地处华阴东北,与蒲州隔河想望,李自成原留兵五万以拒大同镇兵马,大同镇分兵之后,仅余两万兵马。”
锦衣卫驻陕西的千户所,已经将整个陕西渗透犹如是筛子一般。
在情报这一方面,李自成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察觉,虽然他也草创了一个类似锦衣卫的机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