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龙环之盘古大陆 > 第三十九章 公孙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颖城的人口在半年内增加了六倍,由原来的五千人不到,发展到三万多人,城里已经住满了人。自从易苗指挥了对马贼的大规模剿灭行动后,马贼的身影在颖城地区已经绝迹,就连周边的马贼也在易苗持续不断的打击下,越来越少。士兵们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变得更加强壮,战斗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可以说人人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了。易苗到赵国军营一年半后,因为出色的剿灭马贼的业绩和对颖城发展的贡献,在王君雅和一些大臣的极力举荐下,成为了赵国最年轻的军团长。这一切只不过是易苗把这里当成了安身之处,投入了大量的白银,使这里成为了安全的商路,也让百姓过上了安生日子。颖城的士兵们军纪严明,从不欺负百姓,颖城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只有一件事让易苗比较头疼,就是随着手下士兵的不断增多,日常花费越来越多,虽然月婵阁的收入不菲,但也只能延缓银子消耗的速度。原来剩下的二百七十多万两银子,也被慢慢的消耗到了一百三十多万两。好在那些最消耗银子的事已经在这一年半里都办的差不多了,后面的消耗速度,不会如此迅速了。养军队这种事看样子还真不是普通人能干的了的,何况还是要培养精锐部队。投入也是有回报的,马场那边有近两千匹蒙古小马驹出生,夏尔马也有几十匹,在马场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将部分蒙古马寄养在了其他马场。但这些暂时也都是花钱的事,为此刘众荣每次来,都要抱怨好一阵。

易苗晋升军团长让他踏入了从四品的官阶,按照朝廷惯例所有人都要去都城述职。他安排好了军团的事务,带上自己的亲卫营踏上了前往华阳城的旅途。因为军团里和马场的事务都需要朱珍他们处理,再加上易苗半年前给他们几个请了先生认字,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度,就没有带他们。这几个人抡大刀时生龙活虎,提起笔时却是抓耳挠腮,好像毛笔比大刀还要沉重。但他们想要带领更多的人马,必须认字,懂兵法。千夫长可以靠武力夺取,万夫长不识字,不懂兵法就是对士兵生命的不负责。

易苗的亲卫营都是骑兵,轻车简从,沿途有地方官府供应粮草,十日不到,易苗就来到了华阳城外。华阳城位于赵国中部,在一片广阔的平原上,通往华阳城的驿道笔直平坦,非常宽阔。驿道两旁是大片的农田,一片一片的农田相互连接,似乎没有边际,这片平原上的农田供应着赵国四分之一的粮草。华阳城的城墙是用糯米汁,熟土,石灰麦秸等浇筑而成,城墙上没有一丝缝隙,普通攻城工具很难在城墙上造成伤害。这种浇筑技术就像使用了混凝土。华阳城花费了赵国大量的物资作为百年工程来建设,使用成千上万吨的糯米来熬汁,想想都肉疼。华阳城没有护城河,但凭借它四通八达的驿路,如果有敌来犯,其他州郡的骑兵支援会快速赶到。赵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外敌能打到华阳城。华阳城的城墙高耸,但对于见惯了世界第一城墙的易苗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亲卫营被留在城外二十里驻扎,易苗带了十名亲卫进城,进城门时,易苗的文牒被查了几遍,如此年轻的兵团长确实惹人生疑。易苗不想在天子脚下生事,任由他们查了又查,折腾一番后才被放进了城。

易苗进了城,带着亲卫们找了一家看上去比较高级的客栈,安顿下来。第二天,易苗给亲卫发了些银子,让他们自己去城里潇洒,并嘱咐他们不许在城里闹事。对这些马贼出身的亲卫们,打仗拼命他不担心,但要他们守规矩还是有些不放心。易苗把亲卫们打发走了,自己在屋里呆了一会,随后去了赵国的月婵阁。赵国的月婵阁秉承了月婵阁的一贯理念,还是开在最好的地段,卖最贵的东西,不过易苗没心思看新奇玩意,直接找到掌柜,表明了身份。易苗有一面刘众荣给的雕刻了月亮和三层阁楼的玉牌,各地的月婵阁掌柜见到这面玉牌都会对持有者,有求必应。月婵阁华阳城的分店里有易苗让鸽房提前送来的赵国情报。易苗把情报都看了一遍。中午吃过饭,易苗找了个房间打了会儿盹,就近在月婵阁买了些东西,然后赶往王君雅的府邸。

易苗和王君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两年也是书信不断。喝水不忘挖井人,易苗一直对把自己带入赵国军队的王君雅心存感激。王君雅对易苗的能力非常欣赏,早看出这个年轻人一定不是池中之物,在易苗升迁的问题上也鼎力相助。易苗日头偏西时到了王军雅府上,王君雅已在府中。官员日头偏西就可以散值了,但他们上朝更早,每天凌晨天不亮时就要等着早朝,早朝完了就去所属衙门办公。易苗来到时,王君雅派人把他直接领进了外屋大堂。易苗进了大堂,见王军雅和一名身穿二品官服的中年男子分宾主坐在堂中。易苗把礼物交给仆从,紧走几步来到王君雅身前,躬身施了一礼,恭敬地说:“军团长,易苗前来拜望。”现在王君雅已经是三品兵部尚书,易苗仍然按老部下地旧称呼反倒显得念旧,亲切些。王君雅轻轻点了点头问:“嗯,坐吧,来华阳多久了?”“才到两天,还没去兵部,先来探望军团长,没想到您有客人,没有打扰您吧?”:易苗小心地问。“无妨,这位大人是我的好友公孙怡,本来就打算介绍你认识一下的。你们两,一个赵国战神,一个赵国最年轻的军团长,早晚也会见面。”王君雅说道。易苗微微愣了一下,急忙施礼说道:”易苗参见大将军,大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那名叫做公孙怡的官员笑着打量了易苗几眼,摆摆手说:“哪里哪里,易将军后生可畏,你的名字被王尚书念叨的我都听出老茧来了。快坐下,我们慢慢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